广安这名纪检干部,带领村民从中药材里找到致富良方

2021-01-29 15:51: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李天锐

四川在线消息(朱丹文 黄敏 记者 何浩源) “按照400元/亩,我家是2960元,一年的租金收到嘞!”“现在坐在屋头就可以收钱,太安逸了!”近日,岳池县仙谭寺村党群活动中心热闹非凡,村民们一边兴奋地表达着心里的喜悦,一边翘首排队领取租金。

是什么租金让大家如此高兴?这还得从仙谭寺村驻村驻村工作队员刘华为村里引来“活水”说起。

引进产业发展“源头活水”

“要带领群众过上好日子。”2018年7月,广安市纪委监委驻市农业农村局纪检监察组副组长刘华肩负组织的嘱托,走进这个偏远落后的小村庄。

修产业路、改造电网、整治山坪塘、通安全饮用水……基础设施逐步建起来了,村里的环境改善了,但彼时村里的经济却像干裂的土地,难以长出增收的果实。

如何打开产业发展的路子,带动贫困群众持续增收致富?

还得引进产业发展这一“源头活水”。除了带着村干部走遍家家户户、村头田间,摸清村情民意,2019年6月,刘华还邀请市县农业农村局农技专家到仙谭寺村实地察看指导。经过对气候、土壤、水质等条件的细致研究,结合岳池县发展药材规划,发现当地非常适合种植中药材枳壳、白芨。这不仅可以搭上岳池县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便车”,而且经济效益高,还能带动村民在“家门口”就业,刘华激动不已。

打消村民顾虑,他用了这些招

然而,听到消息的村民们却有些打退堂鼓。原来,2017年时村里就种过枳壳、白芨,却因为规模小、技术欠缺、管理不当、品质不佳而潦草收场。

“这个怕是不好种哦!”“好不容易攒点过年钱莫又亏了。”“地拿去种这个拿不拿得到钱哦?”村民们纷纷担心这又是一次竹篮打水。

要提振村民们的信心,首先得降低参与种植的风险,刘华反复琢磨,连续几个夜里村党群活动中心那张小书桌旁的台灯都一直亮到旭日初升。

在刘华努力争取下,市林业局及时伸出援手,20万元种植发展资金迅速到位。紧接着,刘华紧抓土地流转这个关键点,将发展致富的种子播进村民们的心田。

既然村民们有顾虑,那就想办法破除。2019年7月,仙谭寺村两委入股益新农业合作社,以“村党支部+合作社”的模式启动枳壳、白芨产业基地建设。

月底,刘华组织驻村队员挨家挨户动员,村民们抱着观望的心态,在3组村民孙显武家的院坝中围观“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圈圈的人群中心,合作社代表黄岳(村干部)与孙显武正在矮桌上签订租地合同,当双方按下“红指印”,立即拿出1440元崭新的现金作为3.6亩承包地的预付年租金。

“这下也不担心好好的地拿去‘打水漂’了,心里的石头落地了!”看到孙显武拿到手的“热乎”收入,周围忐忑的群众绷着的弦一下松了,争先恐后地加入土地流转队伍。

让贫困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土地、树苗、工具……在刘华的协调推进和全村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下,500余亩枳壳、白芨很快种植妥当。从施肥修枝到病虫害防治直到采摘,均有市县农业专技人员跟进指导,枳壳、白芨在仙谭寺村昂扬生长。如今,已蔚然深秀,成为一张鲜艳的名片。

当然,酒香也怕巷子深,把这些承载希望的“沉甸甸”的枳壳卖出去才是王道。经过多方推广,中药材公司看中了这里的上佳品质,直接对口采购,销售渠道畅通了。

一年多来,村集体不仅每年固定分红2万元,合作经营收入也不断汇入集体经济,仙谭寺村的经济一下“活”起来。“接下来进入丰果期,收入还将翻几番”,农技专家的话给全体村民打了一剂“鸡血”。

“老刘说得没错,好生活确实是要靠自己挣出来,现在我一个月在枳壳、白芨基地打工就可以挣1000多元,有了固定收入,又能为村里出力,干活特别有劲头。”7组的贫困户王洪开讲起脱贫增收精神头十足,与一年前不愿劳动的“懒汉”判若两人。

“枳壳绿、白芨亮,生活变得亮堂堂!”得益于枳壳、白芨产业的远不止王洪开一人。目前,村里的枳壳、白芨基地已带动贫困群众8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人均月收入达1000~3000元,与之前相比翻了几番。

“老百姓向往美好生活的心声就像厚重的泥土,只要引水悉心灌溉,一定会开出繁花收获硕果。”奉献在脱贫攻坚战线的刘华,满溢出坚韧向上的喜悦与希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