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双枪老太婆”与标帜山寨

http://www.scol.com.cn  (2016-01-09 13:07:50)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胡佐斌  

标帜山寨现已被列为岳池县文物保护单位。

寨上小路

几年前,电视连续剧《双枪老太婆传奇》火爆全国,其集泼辣、勇敢、智慧、敏捷于一身的“双枪老太婆”形象,再次唤起人们对华蓥山先烈们的崇敬与怀念。

该剧根据岳池县史志办退休干部金青禾所创作的同名小说改编,而小说的主要原型人物便是解放前威震华蓥山一带的岳池县双枪女英雄陈联诗。2015年12月4日,“两江行”采访组在岳池县赛龙镇采访发现,该镇境内的一座山寨竟也与陈联诗结下了不解之缘。

这座山寨就是赛龙镇牛敞沟村的标帜山寨。

古寨毗邻“双枪老太婆”出生地

从赛龙场镇出发,沿村级水泥路行了约4公里后,进入牛敞沟村,但当地村民告诉记者,要攀上标帜山寨寨顶,还须步行1里多路。顺着村民所指的方向望去,一座高高的山头立于前方,其东面脚下,便是渠江,寨顶高出江面约500米。

不多时,采访组一行便来到寨墙下,只见掩映于林荫之中的寨墙立于整石之上,而仅是墙体便约有6米高,大体保存完好。穿过树林,爬坡绕道进入寨内,顿时豁然开朗。

深入寨中,仅见完屋一座,大门紧锁,屋檐下和地坝里散落着两个雕着图案的石墩。民房西侧10余米,是一口面积约5米见方的池塘,池水深褐,不见其底。池壁由条石砌成,青苔横生;东面池壁上,一棵直径足有七十厘米的黄桷树贴壁而生,似乎在向世人默默诉说着池塘历史的久远。

过池塘,沿着小道继续前行,两侧,一道道残垣立于土中,不用说,这里以前定是密集的住房,显现出无尽的沧桑。残垣尽头,突然一个下坡,原是山寨的西门,是一座完好的石拱门,门空高约3米,门顶中石上刻有“×丰三年××”等字迹。从“丰”字上看,想必寨墙应建于清咸丰年间。寨门外已是荆棘丛生,一条小道若隐若现。

西门内侧左上方,一条石径向寨后深入,引路的村民指着靠寨墙一面的土块说:“很早以前,这里是火药库,存放着大量打仗用的火药。”石径另一侧的泥土里,散落着无数瓦砾和陶瓷碎片。从那些精美的陶瓷残片来看,这里以前住的必是大户人家。

继续向前,穿过一块大石坝,一条斜道弯转右下,便到了山寨的东门,它的结构和刻饰比西门相对简单,门楹及门柱上的字刻也已被毁,但站在这里可直观渠江之水滔然而去,并可顺着门前小道直下渠江。

折身而返,步于寨北,向寨下望去,前方一川平坝,座座楼房立于其间。那平坝叫陈家坝,“两江行”采访组走进罗渡镇时已走访过,“双枪老太婆”陈联诗便出生在陈家坝的一座清式院落里,而今因建设罗渡高新区被拆迁了。

“双枪老太婆”在寨内生活一年半

寨内难见人影,为详细了解古寨里的故事,记者下得寨来继续打听。

在走访中得知,由于陈家坝与标帜山

寨形成明显的落差,故久而久之,标帜山寨成了以前渠江行船的一个重要地理参照物,“标帜山”便因此而得名。特别让记者感兴趣的是,当地村民介绍,传说陈联诗还在标帜山寨内生活过,并在寨内的大石坝子里纺过线,为此,她还经常请寨下的人上去帮忙。

传说终归传说,记者希望能够找到“双枪老太婆”陈联诗在标帜山寨生活的文献记载。记者先查阅了1911年至1985年版的《岳池县志》,然而,结果令人失望,全书上连“标帜山”三字的影儿也没有。

记者不甘心,决心在《“双枪老太婆”陈联诗自述》一书中去找。翻来翻去,总算是把它找出来了。

陈联诗在书中介绍,她到标帜山寨时,是1927年4月初。当时,重庆发生“3·31”惨案,廖玉璧身负重伤,被地下党组织秘密送回岳池,考虑到安全,便安置在标帜山寨内,住在她陈家叔父陈祝武家养伤。

陈联诗在标帜山住了一年半时间。这期间,相对空闲,陈联诗因为喜欢画画,便画了以王充计献貂婵、姜太公稳坐钓鱼台等题材的画。除此以外,便是和丈夫廖玉璧一起纺线。考虑到了丈夫的身体,陈联诗还请来寨下好几位村民一起帮忙。当时,陈联诗已有两个孩子,一个叫宁儿,一个叫彬儿(即廖亚彬,现已故)。

1928年临近中秋,陈联诗被派往岳池县城接受任务,而廖玉璧仍住在寨内继续指挥岳武广一带的革命工作。在中共岳池特支、县邮电局长熊尧蓂家,陈联诗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从此,她的革命意志更加坚定,并留在县城开展革命工作。后来,陈联诗又被组织派往梁山工作,直到1931年秋天才回到岳池与廖玉璧团聚。此时,由于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夫妻俩双双离开了标帜山寨,留下一段珍贵的红色记忆。(胡佐斌)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