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开展国土整治 让土地“流金淌银”

http://www.scol.com.cn  (2016-08-08 11:50:55)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宽阔的道路,大块的田土,畅通的沟渠……8月4日,记者在广安区蒲莲、彭家等乡镇看到,广阔大地呈现出“田成方、土成形、路相连、渠成网”的崭新面貌。

变化源于国土整治项目的实施。去年以来,该区投资1.46亿元,实施土地整理项目16个,涉及18个乡镇68个村,建设规模达12.49万亩。目前,16个项目已有8个项目全面完工,4个项目正在施工,其余4个将于年内开工建设。“项目建成后,将显著改善项目区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城乡区域统筹发展,对提升耕地质量,帮助群众脱贫奔康具有重要意义。”该区国土资源管理局负责人坦言。

推进基础建设

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

在蒲莲乡大岩村3组,村民刘玉斌指着新建成的生产便道,乐滋滋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一条土路,这次国土整治铺筑成了3.5米宽的水泥路,今后收割机进村打谷就方便多了。”

刘玉斌说,以前每逢下雨,这条土路就成了一条泥浆路,村民外出鞋上和裤腿上常常糊满了泥,不少村民还曾摔过跟头。不仅如此,到了稻谷丰收的季节,运输收割机的农用车没法开进村,村民不得不请劳力打谷,每亩田比使用收割机要多支付劳力费、烟酒钱600元左右。今年5月,在国土整治项目实施中,这条土路铺筑成了水泥路,让群众多年来梦寐以求的心愿变成了现实。“生产便道建成后,为群众出行和物资运输提供了便利,真是太好了。”刘玉斌高兴地说。

在大岩村8组,村民贺平位告诉记者,去年春旱,他家秧苗田干得裂开了手指宽的缝,秧苗全部干死,到大春栽插的时候,他不得不到山下村民家去捡别人家剩下的秧苗。今年4月,国土整治施工队在他家稻田旁建起了蓄水池,给他种田带来了新的希望。“以前栽秧靠天落雨,修起蓄水池后,用水有了保障,‘靠天吃饭’变成了‘旱涝保收’。”贺平位脸上洋溢着喜悦。

记者看到,这口圆形的蓄水池四周建有多条水渠,便于从多个方向将雨水引入池内,再通过排水渠灌溉稻田。“蓄水池深3米,直径7米,蓄水量达100立方米,可以解决20多亩田土的灌溉难题。”贺平位告诉记者。

据悉,广安区已完工的8个国土整治项目,共新建和维修山平塘48口,新建蓄水池35口、渠道15690米,建成生产便道31450米、田间道41277米,极大地改善了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

土地规模经营

帮助群众增收致富

在兴平镇丁坝村活动室周围,实施国土整治后的土地上,一株株规划栽植的雪橙苗在风中轻轻摇曳。该村党支部书记龙汉均高兴地告诉记者,“以前这里是荒山坡,经过挖掘机整理后,变成了良田沃土,栽上雪橙后成为‘花果山’。”据介绍,去年,丁坝村共调形土地800亩,栽植雪橙200亩、优质蔬菜200亩,发展优质水稻400亩。“2017年雪橙挂果后,可为村民人均增收5000元。”龙汉均信心满怀地说。

8月5日,在位于彭家乡滑滩村的布衣农业公司蔬菜大棚内,10多名村民正忙着采摘茄子、豇豆、海椒等蔬菜。在大棚旁边的生产便道上,工人开着电动三轮车来回穿梭,将采摘后的蔬菜运到公路边,再装车发往城区临港大市场。“蔬菜基地既有蓄水池,又通水泥生产便道和田间道,是发展产业的好地方。”该公司现场负责人孙履东满意地表示。

布衣农业公司选择的基地是广安区去年规划建设的国土整治项目。去年6月,孙履东获悉滑滩村纳入国土整治后,主动找到彭家乡党政领导,集中流转土地200余亩,发展大棚蔬菜、葡萄种植及水产养殖业,如今基地年产值逾200万元。

“国土整治后,以前撂荒的土地成了业主的抢手货,大家争相前来租赁承包发展产业,老百姓不仅能得到土地租金,还能在基地打工挣钱,每个月的务工收入超过1200元。”说起现在的生活,滑滩村村民刘华明高兴不已。去年以来,他在布衣农业公司打工的收入超过了1.4万元。

像丁坝村、滑滩村一样,广安区越来越多的行政村经过国土整治,焕发出新的容颜与活力,吸引着业主前来发展现代农业,让土地“流金淌银”,助推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范海军 彭艳艳 张国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