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华蓥市“第一书记”驻村扶贫“拔穷根”

http://www.scol.com.cn  (2016-08-23 16:42:34)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贫困群众是最大的短板。为圆满完成2016年摘掉贫困县帽子的“军令状”,去年7月,华蓥市启动了向25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选派“第一书记”工作。

华蓥市近八成的贫困人口生活在地质灾害区、采煤沉陷区、旱山区、渠江洪灾淹没区“四大特殊贫困类区”,基础设施落后、安全饮水难度大、生产生活条件差、公共服务欠账多。一年来,“第一书记”们坚持挨家挨户深入走访,党员群众深入交谈,想方设法摸清贫困村致贫原因,跑单位、要项目、争资金,致力改善贫困村基础设施,用心用情做好民生实事,提升贫困群众幸福指数。

华龙街道办事处东方村“第一书记”毛坤通过向上争取,启动建设了水泥路4.6公里、便民路3.5公里。今年1月,一条宽敞平坦的水泥路竣工通车,解决了该村5个组2400余人的出行难、上学难、农资运输难等问题。

“我们村的自来水安是安起了,但是水质差、到处漏,还经常停水……”庆华镇三河村“第一书记”李长合把群众的话听在耳里、记在心里,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很快解决了水质、停水等问题,赢得群众好评。

明月镇白鹤咀村“第一书记”刘天才紧盯基础设施差这个“短板”,利用土地复垦项目,实施田土整治工程,开垦荒山荒坡300亩,实施土地“小块并大块”,整理调型土地400亩,整治改造滑坡土地2处,优化了该村耕作条件。

短短一年时间,华蓥市25个贫困村道路交通、村级活动阵地、水电网络、贫困户住房等老百姓的生产生活条件均大为改善。

“拔穷根”“摘穷帽”,产业是农户增收致富的关键。如何引导贫困户发展产业,增强自身“造血”能力,是“第一书记”们住进村子时首要考虑的问题。

永兴镇大佛山村“第一书记”吴泓江依托辖区血橙业主,通过免费提供树苗、业主提供技术等方式,引导群众发展血橙种植20亩;并采取先验收、后补贴的方式,鼓励和帮助35户贫困户养殖鸡鸭猪兔等1000余只,2015年该村有40余户贫困户实现脱贫。

庆华镇黄桷村“第一书记”段巧灵探索“公司+农户+合作社”的合作模式,成立土鸡养殖专业合作社,带领贫困户发展订单农业,这一产业也将成为黄桷的支柱产业,带领老百姓走上发家致富的道路。

党的建设是贫困村脱贫的“总开关”,华蓥市贫困村的“第一书记”牢固树立主业意识,着力强化贫困村党的建设,发挥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精准扶贫中的战斗堡垒和先锋模范作用,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

“到村之前就听说伍家坳的群众工作不好做,‘伍家坳就是五家傲’。”天池镇伍家坳村“第一书记”唐光建说,他到村后,致力实施党建引领工程,通过“抓”一支群众信任的基层党员和村干部队伍、“抓”一帮识大体讲大局的热心村民、“抓”一些讲原则有纪律敢监督的村民代表,进一步统一了脱贫攻坚思想,理顺了群众心气,引导群众形成了好习惯、好风气。

永兴镇造甲沟村“第一书记”禹华全通过建立和完善上班签到、目标考核、责任追究、村务公开等制度,帮助该村全面实现由人管人到制度管人的转变。同时,针对原班子职责不清、做事推诿、缺乏担当的实际,组织村支两委对工作进行全面梳理,建立责任清单,将责任落实到人,真正做到事情有人做,责任有人担。(李高杨 周松林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