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前锋区:建好设施明确产权 投资者看好农业园区

http://www.scol.com.cn  (2016-08-02 09:34:57)  来源:四川日报  
编辑:刘川王成栋  

前锋现代农业示范园探索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

切片

“长得好哦!”7月 27日,走在前锋区现代农业园区的田埂上,广安新天地农业公司总经理马晓彬不时弯下腰,查看晚市茄子的长势。

入汛至今,预料中的强降雨很少光顾,包括广安在内的渠江流域降雨量略少于多年同期值。马晓彬指着地头已经硬化的渠道,自信地说,无论旱涝,他的蔬菜都会丰收。这些渠道的存在,让园区真正做到了“旱能灌,涝能排”。

渠江之畔的广安前锋区,水旱交替频仍。但是1.8万亩的现代农业园区,四年前就被业主们抢夺一空了。这奥秘,就在水渠和配套的堰塘。

配齐灌溉设施,现代农业园区硬件很硬

前锋区现代农业园区内的土地流转成本高于园区外,每亩每年流转费用折合325公斤稻谷,而园区外是200公斤—300公斤。此外,由于堰塘、道路网密布,园区内的土地实际利用率也低于园区外。

但是,三年前,考察了一圈后,马晓彬毫不犹豫将蔬菜种植基地布局在园区内。原因很简单:园区拥有完备的灌溉、排水设施,能够确保稳定高产。

前锋区几乎每年都有洪涝,而在春季反季节蔬菜生长的高峰期,却又面临无水可用的尴尬。因此,如不能有效解决排灌问题,现代农业就谈不上破题。

前锋区水务局农建办负责人说,2009年之前,园区最主要的任务是招商引资,“好话说尽,嘴皮子磨破,效果还不一定好。甚至有的入驻企业都懒得投钱搞种养,因为灾害太多,成本都收不回来。”

如今,走进园区,迎面而来的是一座近五层楼高的水塔。前锋区水务局局长代王川说,这就是抗旱的本钱。

2009年借助省级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前锋区开始着手园区的排灌系统建设。历时三年,园区内的所有灌溉设施全部配齐。这座水塔,蓄水量近3000立方米。其工作原理是,通过二级提灌,从附近的水库中提水,再把水塔里的水放到各个业主的堰塘里。如此,冬春季节的灌溉问题迎刃而解。

此外,园区采取灌排两条线的措施,借助地势修建了抽水站等排灌设施,基本做到当天降雨除留足堰塘蓄水外,其余部分当天排空。

谁投谁有谁用谁管,确权到户管护到人

工程建成后,管护问题随之而来。

2012年,前锋区开始在园区探索农田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其实从修建开始,我们就明确了‘谁投资、谁所有,谁使用、谁管护’原则。”代王川说,目前,园区内除30余公里主干渠道外,其余支渠等末级渠系全部按照所有权、使用权分离的原则确权颁证,并根据产权确定管护职责,“把清淤、整修的责任分摊到具体的人头上去了。”

在马晓彬的办公室,记者见到了他的水利工程产权证——共计渠系11公里、堰塘三口,可灌溉土地250亩。“现在确权之后,管理使用都规范多了。”马晓彬说,去年在当地水务局和邮储银行的帮助下,他利用水利工程的使用权成功获得贷款10万元,有效缓解了资金难题。

省农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我省将继续实施小农水重点县建设,同时利用好巴中市巴州区入围第二批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攀枝花市米易县等五地入围全国农田水利设施产权制度改革和创新运行管护机制试点县等契机,继续夯实我省农业抗旱防洪能力,深化相关改革。(王成栋)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