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前锋新区在蓝天白云下崛起

http://www.scol.com.cn  (2016-09-02 08:30:49)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川  

图为前锋城市建设打造的双狮路一瞥。    周修建 摄

8月31日早上6点30分,在前锋区“慧博玻璃”工作的企业员工王思刚又开始了一天的晨跑。在绿树、鲜花的陪伴下,他沿广前大道由东向西来回跑了约4公里,心情格外舒畅。

“刚开始在这边工作时,周围连一条完整的人行道都没有,休闲锻炼只能到厂区里。现在可以在这条骑游道晨跑,生活不再是车间、宿舍两点一线。”对于目前的生活环境,王思刚十分满意。

像骑游道这样的美景,在前锋区越来越多。近年来,前锋区牢固树立“生态立区”理念,始终将环境保护工作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坚决贯彻中省市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各项要求,以治污还绿,以造林添绿,生态建设取得长足发展。

治污还绿还百姓一片碧水蓝天

“今天天气好,走,我们去芦溪河边摆龙门阵。”9月1日,大佛寺街道办事处居民万新云像往常一样邀约他的几个老伙伴去芦溪河边玩耍,“现在芦溪河水变清了,垃圾少了,在这里耍很安逸。”

芦溪河穿城而过,是前锋城区的母亲河。为了给群众一个优美舒适的居住环境,2014年,前锋区投资9000余万元,开展芦溪河段综合治理工程。疏浚河道、整修河床、驳岸护岸、垃圾清理、植树造林等治理工作和部分景观改造工程的相继实施,让曾经被冠上臭河、黑河、垃圾河之名的芦溪河得以改头换面。

“我家就住在芦溪河边,我亲眼见证了它的变化。现在我不会乱丢垃圾,还要劝告别人也不丢垃圾。”万新云说。

芦溪河周边环境的改善,只是前锋新区在城市环境整治中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前锋区不断加强城市管理、环境治理,深入开展“五乱”“双违”专项整治活动,扬尘治理工作经验得到全市推广,在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同时,还顺利通过了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造林添绿生态工程建设成效明显

9月1日上午,在代市镇会龙村“千亩桃园”种植基地里,当地群众正忙着管护桃树。

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会龙村在四川农业大学的推荐和指导下,引入“千亩桃园”项目。目前,桃树正在生长阶段,三年生桃树今年已经开始挂果。“我们的‘千亩桃园’既可以增加农民收入,又绿化了环境,净化了空气。”当地群众自豪地说。

会龙村发展林业产业带动群众致富,仅是前锋区大力发展林业经济的一个缩影。近年来,该区着力在柠檬、柚子、核桃、竹产业、中药材、林下经济开发基地建设上下工夫。截至目前,全区发展林业产业基地5.1万亩,完成营造林16.6万亩;建立3个区级义务植树基地,面积400亩;建乡级义务植树示范基地30个,面积3000亩,共栽植各类苗木200余万株。

近年来,前锋区高质量完成了各项林业工程建设任务,实施天保工程森林管护面积12.24万亩,完成退耕还林成果巩固5.342万亩、管护国有林4.36万亩、管护集体公益林6.51万亩。同时,加强对大小良城、伍山农家等生态旅游景点的打造,绿化景观向植物多样化、色彩化转变。大力开展乡村旅游文化节,积极发展生态休闲农家乐,全区生态旅游已初具规模。

多级监管改善城乡环境面貌

8月31日上午,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办事处幸福社区网格员胡尚琼,和其他几位网格员一起,打扫着辖区内的街道、社区公用区域。一些群众也自发加入其中,将垃圾搬运到垃圾池。

今年以来,前锋区将环境监管和治理工作实行网格化管理,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无缝对接、全面覆盖、责任到人”的原则,建立“划片包干、定人定岗、定位定责”的监管和治理体系。

该区将213个村(社区)、工业园区、划分为网格,实行生态目标责任制和属地联动,形成部门、乡镇(街道)、村、组“五位一体”的多级环境监管网络,动员全区群众积极参与区域环境“脏、乱、差”问题整治、河道水质监管、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等。

“将环境监管和治理的重心下移,并完善监管档案。”该区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和环境保护局相关负责人说,通过建立网格重点监管企业数据库、每月汇报与定期巡查机制、网格化管理督察机制等,督促网格成员管好“责任田”,并在全区范围内建立和完善涵盖所有污染源的“一厂一档”制度,实行污染源信息数据库动态更新,确保环境保护工作有重点、有目标,保障城乡环境面貌得到明显改善。(刘红霞 袁秀娟)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