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前锋区打赢脱贫攻坚战“两不愁”

http://www.scol.com.cn  (2016-09-21 12:59:4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川  

编者按:今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是“脱贫摘帽”之年,前锋区立下愚公志,吹响攻坚号,以更坚定的决心、更务实的举措、更空前的力度、更充分的保障打赢脱贫攻坚战。从即日起,前锋区专版将围绕“脱贫攻坚 摘帽奔小康”主题,策划推出“两不愁”“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保障”“基础设施建设”“提升乡风文明”“成效”等系列报道篇目,进一步分析扶贫样本,提供脱贫借鉴。敬请关注。

奔康路上有保障

——前锋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之“两不愁”篇

文稿:前锋区委报道组

金秋九月,收获的季节。脱贫攻坚路上,一个个温暖人心的目标,一项项精准发力的举措,犹如金秋送爽,在前锋区,收获了累累果实。

最强扶贫阵容,庄严承诺,层层传导压力,层层落实责任,精准“会诊”,全力推进攻坚。“两不愁、三保障”等一系列政策的精准实施,更是让贫困百姓吃下“定心丸”,脱贫奔康劲头十足。

政策兜底 不让一个贫困户掉队

今年64岁的周世元,是前锋区广兴镇寨坪村的贫困群众。自己长年患有胸膜炎、肝炎等疾病,妻子属智力二级残疾、儿子患有精神病,一家三口很是不幸,生活十分困难。

一家三口丧失劳动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实现脱贫,针对周世元一家的具体情况,怎样才能更有效的帮扶他家“摘穷帽”?

“社会保障兜底,政府全力承担‘兜底’责任,为周世元这类特困群体实施低保政策,保障其基本生活,保障他们不愁吃、不愁穿。”前锋区民政局负责人说。

通过政策兜底,周世元一家三口被纳入农村低保,每个月有780元的最低生活保障。除此,按照扶贫政策无缝衔接的要求,周世元一家还通过养老保险、良种补贴、医疗救助扶持等国家政策性转移支付获取收入,年人均收入水平已经超过贫困线,基本实现政策兜底脱贫一批目标任务。

“像我这样的家庭,原以为会穷困潦倒一辈子,没想到,老了还能有依靠,不愁吃不愁穿。”周世元满意地说,现在他和妻儿衣食无忧,再也不用像以前那样提心吊胆自己以后的生活该怎么办了。

“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像周世元这样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前锋区严格落实“五个坚持”“六个精准”“五个一批”要求,举全区之力,针对建档立卡的因病残年老等实施产业扶贫尚不能实现脱贫的精准扶贫对象,创新开展“社会保障兜底一批”工作,花大力气落实最低生活保障、特困人员供养、临时生活救助、医疗救助扶持、资助参加医疗保险、扶持残疾人等政策兜底,全力推进脱贫攻坚。

加强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依法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充分发挥低保政策在扶贫攻坚中的兜底救助功能,努力实现“精准扶贫、不落一人”。

为精准识别兜底对象,今年来,前锋区开展了为期3次低保兜底一批的精准识别,严格了认定标准,把符合条件的扶贫对象纳入农村低保“兜底”,并督促各个乡镇全面开展了复核工作,与区扶贫部门“六有”大数据平台对象进行逐一比对,保障了低保兜底对象认定的准确。

政策、办事流程、申请低保人员申请情况和审批情况、低保家庭享受情况等信息每月进行公示,并通过发放明白纸,向群众解释政策,建立低保兜底保障资金发放明细表,保障了群众知情权、参与权与监督权。

通过精准识别,确立标准,及时发放,公示公开,截止目前,全区共1083人(含经开区185人)纳入了兜底保障,月发放兜底保障金28.2万元,有效保障了建档立卡贫困户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扶的家庭精准脱贫。

社会助力 唱响脱贫攻坚“务实调”

9月6日一大早,龙塘街道办事处立石村2组村民郑祖友“巡视”了一番村集体养鸡场的建设情况后,就和几个老伙伴在村农家书屋看起了养殖书来。

从今年8月开始,“巡视养鸡场”的建设成了郑祖友每天的必修课。“我们都想养鸡场早点建好,成为养殖场的股员。”郑祖友告诉记者,正加快建设的10余亩养鸡场建设让他十分满意,预计11月底前可以完工。同郑祖友一样,村民们都盼着村集体养鸡场早日建好。

更让郑祖友开心的是,修建村集体养鸡场各自都还没有出钱。那这笔钱是从哪里来的?“这还得感谢广安德泰玻璃制品有限公司及社会爱心人士。”立石村第一书记刘伟民的一席话道出了其中缘由。

广安德泰玻璃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2010年4月,是一家专业生产高档玻璃酒瓶的私营企业,公司占地100余亩,拥有现代化生产的玻璃酒瓶生产线,喷色线,贴标烤贴线,设施齐全。新区成立以来,短短三年时间经济效益从趋于平稳到提质增效,公司负责人认为,离不开当地政府的扶持政策,“一直就想着为群众做点事,反哺社会。”于是,慰问困难群众也成为德泰玻璃的常事。

尤其是2015年12月,《广安市前锋区企业家协会关于组织工业企业结对帮扶认领贫困村的倡议书》出台后,该公司负责人庚即动员公司管理层联系到立石村,下村调研,和村委会一起,为立石村的脱贫致富出谋划策。

“去年以来,德泰玻璃积极为全村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群众争取提供公益性岗位,力争解决群众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刘伟民说。据介绍,今年4月,该企业还为立石村里捐资了一笔资金,用于村集体的养鸡场建设,待建成后,村里每个贫困人口都能借力养殖场发展起70只鸡左右,预计人均可增收2200余元。

事实上,在前锋区,并非只有立石村才享受到格外的关爱。近年来,华庆塑业捐助20万元,帮助观塘镇新泥村修建道路2.5公里;汇森鞋业捐助49.5万元,帮助桂兴镇光明村修建道路3公里,中国建设银行前锋支行捐助7万元,为小井乡修建桥梁一座,群众生产生活及出行条件得到极大改善……

据悉,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前锋区按照“政府主导、农民主动、企业参与”的原则,大力引导企业结合自身优势参与“美丽乡村”和“洁净乡村”建设,以无偿投资农村道路桥梁建设、饮水安全、电力通讯为重点,帮助贫困村改善村容村貌,带动群众增收致富。

“除了资金支持,川农大及社会各界的专家教授也为新区脱贫攻坚伸出了援助之手,纷纷深入虎城镇洪桥村、龙滩镇保洞村、观塘镇插柏村、龙塘街道办事处黄锋村等50余个贫困村,为村民现场讲解龙安柚、花椒、核桃种植管护技术,为全区产业扶贫提供了技术支撑。”前锋区工商联相关负责人说。

据介绍,作为全省脱贫攻坚首批“摘帽”县,社会扶贫为前锋区脱贫攻坚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今年以来,市、区相关领导及70余家企业纷纷深入联系贫困村开展捐款捐物送温暖活动,共捐赠钱物近百万元,及时解决了贫困户生产生活保障等实际困难。

此外,前锋区还创新“百企帮百村”精准扶贫社会帮扶模式,引导社会力量聚力脱贫攻坚,通过产业帮扶、培训就业、捐资助学、改善基础等方式,积极投身精准扶贫行动大潮。

截止目前,区内70户企业与71个贫困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已实施扶贫项目92个,捐助资金215.88万元,有效解决了贫困群众住房难、上学难、行路难等问题。同时,帮助贫困户发展种、养殖业,促进贫困户稳定增收、脱贫致富。

精准发力 确保就业帮扶全覆盖

“以前我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就靠在外面打零工维持全家6个人的生活,收入不稳定,家里经济很困难。”9月7日,正在前锋区耀业机械厂务工的辛克政说。

据了解,辛克政家在前锋区代市镇会龙村,今年该区民政局和会龙村“第一书记”推荐他到耀业机械务工后,每个月能挣到工资3500元左右,单位离家近,能照顾家里人,生活也越来越好……

“我们在对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状况、区内企业用工需求进行调查摸底的基础上,采取开设电视用工信息发布专栏、印发用工信息宣传单、发送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大力开展‘一对一’就业推荐工作。”前锋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到,目前,该区已完成对8800余名贫困劳动力培训及就业扶贫需求调查摸底工作,发布用工信息2000余条。

鼓励区内龙头企业提供岗位吸纳贫困家庭劳动力就近就地转移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增收脱贫,只是前锋区劳务扶贫的其中一项重要措施。

今年以来,前锋区以农村贫困劳动力为主要对象,通过开展“精准扶贫·就业同行”活动,大力开展劳务扶贫,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实现转移就业。截至目前,累计为贫困家庭劳动力提供7000余个就业岗位,帮助4500余名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

“我在合作社可以挣点钱,家里的农活也不会耽误,等儿子学好装修技术,家里的生活就更好了。”日前,前锋区虎城镇茶花村村民张家莲告诉记者。

9月7日,在前锋区大佛寺街道办幸福社区居委会的牵头下,10余套桌椅搬到了该社区大学生“双创”协会服务中心。“感谢居委会的叔叔阿姨支持我们创业。”在现场,大学生创业团队负责人张维感激地说。“不用谢,关键是你们自己要多努力,你们创业成功了,才是我们想看的。”居委会工作人员笑着回应。

家住幸福小区的张维今年22岁,是2016年的应届毕业生,家境贫寒,“本想毕业后留在大城市,但父母身体不太好,我就选择回前锋,创业找店面是个大问题,特别是高额的房租,让我们难以承受。”采访中,张维告诉记者,今年6月底,幸福社区居委会举办了一场小型就业登记会,他当时将自己创业的遭遇向居委会反映,没多久,社区党支部告知包括他在内的3名辖区大学毕业生,希望他们能制订出一份创业计划,由社区免费提供阵地,帮助他们完成创业梦想。

开展创业培训,落实创业补贴、创业担保贷款,加大创业扶持力度,以创业带动就业,帮助贫困家庭劳动者就近就地就业,让贫困家庭劳动力在就业的同时,兼顾家庭农业生产、照顾家人,是前锋区劳务扶贫的另一项重要措施。

今年以来,该区共支付大学生创业补贴7万元、发放创业担保贷款200万元、组织160余人参加创业培训,实现创业带动就业1000余人次,吸纳贫困家庭劳动者350余人就业。

让有就业能力和就业愿望的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劳动者全部实现就业,是前锋区2016年劳务扶贫目标任务之一。今年以来,区人社局、乡镇(街道)、驻村工作组在走访摸底的过程中了解到,多数贫困户主要是因自身身体缺陷、疾病、年龄等原因不能就业,而导致贫困。

对此,该区积极落实优惠政策,将村级公益性岗位作为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举措,鼓励各乡镇(街道)在84个贫困村开发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看护、社会治安协管、乡村道路维护、保洁保绿等120余个村级公益性岗位,实行动态管理,建立退出机制,对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者实行过渡性安置,劳动报酬执行日工资或小时工资,由就业专项资金每月给予岗位补贴每人300元。

就业是提高群众收入最直接的来源,是斩断“穷根”的关键所在。前锋区本着以人为本,切实服务就业困难群众、让群众满意的工作目标,统筹兼顾、精心谋划、注重实效,努力用真情帮助辖区内各类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梦。据悉,目前全区已有102名就业困难的贫困家庭劳动者通过村级公益性岗位实现就业。

产业帮扶 强化“造血”脱贫奔康

金秋九月,正是收获的季节。对于前锋区观塘镇仙石村贫困户的62岁老人张保财来说,也是个喜庆的季节。

就在前几天,重庆的一位客商到她家中购买了300只鸡,每只鸡150元,共计45000元。

记者在张保财的鸡圈看到,老人吹着口哨,沿着山坡边走边抛洒玉米,正在四处闲逛的鸡立刻像洪水一样,从四面八方聚集在她的身前身后。

据了解,张保财因身患脑梗塞被识别为贫困户,就在此时,在外地打工的儿子媳妇也回到了老家,凭借着以前有些养鸭的经验,在当地政府和驻村工作组的帮助下说干就干,购买了上千只鸡苗进行养殖,做起了当地的养鸡“小老板”。

产业助力,让村民们看到脱贫致富的方向。“除开前几天卖出的300只鸡,我这里现在还养着800余只,全部卖出去的话还是一笔不小的收入呢。”张保财拉着记者的手高兴地说道。“儿子媳妇他们正在申请农村小额信贷,准备把规模搞大点,让周边的邻居也参与进来,一起脱贫奔康。”

近年来,前锋区强化“造血”功能,以产业发展带动村民脱贫奔康,针对贫困村产业发展实际,因村施策,对发展种植业、养殖业的贫困村分别选派懂种养殖技术的技术员到每个贫困村住村帮扶。

“我这次报名参加的是花椒种植培训班,我是想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操作中,希望自己种的花椒品质更高,能卖更好的价钱。”近日,参加了前锋区贫困村种养殖技术培训的观塘镇九桥村贫困户阴贤高告诉记者。“我觉得这样的培训很有意义,希望以后能多举办下这些活动。”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帮扶困难群众,既要从物资、政策等方面给予帮扶,也要让他们掌握一门技术、发展一项产业,从根本上促进脱贫致富。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前锋区派出农技人员累计进村2894人次,走访贫困户5069户,发放技术资料10178份,通过院坝会、示范现场、巡回观摩、田间学校等方式一对一、手把手开展技术培训,累计为贫困村开展种养殖技术培训1300余人次。

区农业局负责人介绍,从去年十月开始,前锋区派出了84名农技员深入贫困村,充分发挥技术帮扶作用,立足贫困村资源禀赋、发展基础、产业优势,协助贫困村编制完成了产业扶贫规划。

同时,积极推广南江黄羊、波尔山羊、优质桃、李等一批主导品种及花椒、茶叶等实用主推新技术,帮助培育了1200余科技示范户,指导培育了50个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确保全区的贫困村都发展一个主导产业。

通过技能培训,使贫困地区村民掌握实用技术,加速促成脱贫攻坚与农村产业发展同步,以产业经济助力农户增收,成为前锋区“脱贫摘帽”的一大亮点。

目前,全区已新建现代农业产业基地1.5万亩,年出栏大牲畜量达到14.4万头,同比增长4.3%,年出栏小家禽量72.6万只,新增水产养殖134亩,新增新型经营主体36个,建成高标准农田0.7万亩。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