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前锋:脱贫攻坚冲在前致富奔康当先锋

www.scol.com.cn  (2017-12-15 10:23:11)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立下愚公移山志,打赢脱贫攻坚战。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前锋区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不能少;共同富裕路上,一个不掉队”总体目标,创新“十看五帮三机制”,帮助群众持续稳定增收、改善住房条件、提升生活质量,力争贫困群众早脱贫,脱贫群众不返贫,以“绣花”功夫打赢脱贫攻坚持久战。

截至目前,前锋区减贫4711户、15384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83%,全面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成为四川首批摘帽的5个贫困县之一。贫困县摘帽后,前锋区保持标准不变、力度不减,在同步建成小康社会路上,一直走在前,立志当先锋。

悉心把脉找“穷根”

设立于2013年2月的前锋区,是全省较为年轻的县级建制区。建区之初,全区贫困人口3.99万人,贫困发生率高达13.2%。2014年,脱贫攻坚号角吹响,前锋区通过精准识别,共识别出贫困村94个,贫困人口6518户、20892人,贫困发生率为6.9%。

2016年,前锋区被定为全省首批脱贫摘帽县之一。对于成立刚满三年的前锋区来说,这是一个挑战。

基础条件差,是外界对前锋区的普遍认识。前锋境内煤矿、非煤矿山分布较多。多年的煤矿开采造成地下水带断裂,成为典型的漏水区、缺水区。农民收入单一,农业生产基础落后,农业生产还存在“靠天养”“听天命”的现象。

前锋作为建制新区,开发建设起步晚,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对群众脱贫致富的带动能力有限,扶贫工作资金缺口大。多山的前锋,交通不便,导致当地村民和外部交流较少,思想观念较保守,接受新事物新思想速度慢,农民利用新技术、新品种发展现代种养业的后劲不足。

在前锋区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中显示,一些人不知如何改变现状。居民文化水平偏低,个别贫困人口存在文盲现象,初中及初中以下学历占调查总人口的86%,一些外出打工者受教育水平限制,谋生空间小,就业机会少,从事简单、临时和耗费体力的低薪工作。

因病缺劳致贫现象普遍。桂兴镇双村村64岁的周兴瑞一家就是典型代表。周兴瑞多年来患肺病、脊椎变形等慢性病,完全丧失劳动能力,儿子早年患癌去世,前不久老伴也撒手人寰,周兴瑞与10岁的孙女相依为命。贫困二字,根植在周兴瑞心里,也刺痛着党员干部的心。

基础条件差,财政资金薄弱,贫困面广。面对现状,如何改变,能不能如期摘帽?这考验着前锋区全区党员干部。

“量身订制”脱贫路径

“立下军令状,不摘穷帽摘官帽。”前锋从区委书记到基层党员干部,全区上下无一例外,都必须加入帮扶队列当中。

创新“九个一”帮扶机制,层层压实攻坚责任。区级领导全部下沉、率先垂范,每周不少于2天必须吃住在村。“全区党员干部必须把脱贫攻坚当做头等大事来抓。”副市长、前锋区委书记尹黎明认为,让帮扶干部有压力,工作推动起来才有动力。

如何让贫困群众便捷地表达诉求?前锋区采取区级领导分片、包乡镇、定点等方法,保证每一个贫困户都有一个区级领导联系。

在前锋区桂兴镇双村村贫困户阳仿田家的帮扶卡上,标注着四级帮扶干部的电话,他的区级联系领导为前锋区区长米亮。阳仿田随时可以直接联系米亮,表达合理诉求。

如何让老百姓富起来?“政府搭台,以产业带动,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都动起来,用双手创造财富,保证彻底脱贫。”前锋区扶贫移民局局长杨东南给出答案。

随之即来的是前锋区各产业迅速壮大,实现从零散发展到规模化经营。三年来,前锋区发展红心柚、花椒、茶叶、枳壳等致富产业园50个,面积达13万亩,发展小家禽5.7万只,带动贫困户就业2.35万人。截至今年9月,贫困户人均收入达6649元。

让贫困户持续增收,彻底摆脱束缚,在于发掘贫困户的内生动力。“设立‘四项基金’,从教育、医疗、产业扶持、小额信贷分险等方面,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的后顾之忧。”杨东南说,通过“四项基金”,实现了特困户住院不花钱、贫困学生教育有保障、降低贫困户创业风险的目标。

苦干实干,换来的是全区全面达到贫困县退出标准,成为全省首批摘帽的5个贫困县之一。

让脱贫老乡不“下马”

12月6日上午,前锋区小井乡官家村,经风貌塑造后的房屋在阳光下格外显眼,村民们正在文化广场锻炼身体。

“现在帮扶政策就是好哦!”正在锻炼身体的村民郑乃炎告诉记者,他家已在2016年脱贫,但今年仍然享受着相关扶贫政策,他家的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继续由政府代缴。就在今年8月,他生病住院,还享受到卫生扶贫救助基金,住院报销了3000多元。

官家村是去年已退出的贫困村,但扶贫政策却并未就此停止,为贫困户代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费、卫生扶贫救助基金,就是聚焦医疗长效扶贫实施的相关项目。

该区贫困人口已从20892人减至2016年底的5508人。在瞄准前方攻城拔寨的同时,15300余名已脱贫老乡、10个已退出贫困村的成果巩固难题愈发凸显。

“摘掉‘穷帽’扶上马,还要好好送一程,确保脱贫老乡不‘下马’。”为此,前锋区坚决处理好继续攻坚和防止返贫的关系,并于5月创新实施了“十看五帮三机制”,成为巩固脱贫成果、开展“回头看”“回头帮”的先行者。

“核心是帮扶政策、帮扶力度、工作要求‘三不减’,坚决防止返贫回潮,仅针对临界困难户就已落实帮扶专项资金85.96万元。”杨东南说。

2014年就已脱贫的代市镇会龙村村民贺德发因此受益。今年7月,会龙村驻村工作组了解到,贺德发儿子突发疾病,家中劳动力短缺,当即动员贺德发申请低保,把他家列为临界困难户和不稳定达标帮扶对象,并为他家实施了室内线路改造、改厨改厕等工程。

不仅是官家村、会龙村,今年5月以来,前锋全区上下瞄准已脱贫贫困人口和已退出贫困村,扎实开展“回头看”“回头帮”,向“一帮就富、撒手就贫”宣战。

“总的原则是,到2020年,享受扶贫政策总体不变,对脱贫对象予以适当扶持,脱贫不脱帮扶、脱贫不脱政策、脱贫不脱项目。”前锋区脱贫攻坚领导小组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区将继续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四个好”目标,细化落实到村到户“补课清单”,缺啥补啥,向各级帮扶部门定向发“点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