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价降了,看病更便宜了,但改革与调整仍在继续—— 华蓥药品采购改革50天观察

2020-10-10 16:07:2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李天锐

四川在线消息(贺樊丽 记者 李天锐 何浩源)  这段时间,家住华蓥市区的彭先生逢人便说起这样一件稀奇事——不久前,他因患感冒到华蓥市人民医院看病,挂号费用了6块钱,药钱却只花了3块多,他嘴里念叨着:“没想到这么便宜”。

今年7月以来,广安华蓥市以开展系统治理和“人民阅卷·广安行动”为契机,在华蓥市人民医院开展药品采购改革试点。对不在国家集采药物目录中,且用量大、价格高、可替代的药品,通过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集体研究,对相同种类、品次药物以最低价采购,并根据药效动态调整。

自7月启动试点以来,华蓥市人民医院国家集采药品由改革前的10种增加至23种,最低价采购药品增加至57种,其中停止采购并替换成最低价药品40种。药品总费用降低130余万元,下降30%。改革取得明显成效的同时,也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

采购哪种药:“低价规则”下,集体说了算

“之所以会改革,就是想解决此前行业的一个突出问题。”华蓥市人民医院党委书记廖兴平说,个别医务人员与药品供应商勾结,通过进高价药谋取私利,造成群众“看病贵。“不能让老百姓卖鸡蛋的钱买高价药,卖菜的钱买高价耗材。”廖兴平说。

华蓥市人民医院纪委书记龙志军回忆,之前有的医院个别科室申报药品时,既指定品名、又指定生产厂商,这里头很难杜绝利益纠葛。“改革后,我们的科室只报需要采购的药品名称和规格,至于选哪一款药,得上会研究,看价格高低,药品质量。”

改革的关键在于机制创新。华蓥市人民医院开展药品采购改革试点,启动标志和关键一招是7月23日成立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即由医院领导班子、质控科、临床科室、药剂科、医务科等相关负责人为主要成员,对医院自主采购的药品进行研究,相同品类、规格的药物,选择价低者进行采购。

委员会有怎样的议事规则?廖兴平介绍,先由相关科室负责人、药剂科负责人等介绍情况,与会者充分讨论。这样,相关科室对药品采购只有建议权,重大事项由委员会票决,而院领导也只有一票。

不过,此次改革也使得药剂科医生等相关人员话语权增大,改革后就曾出现临床科室看好的药品被他们否决的情况。

如何让他们戴上“紧箍”?廖兴平介绍,华蓥市人民医院制定了药品采购监督管理制度等五种制度,促进药事管理与药品采购分离。

“我们建立了药品采购人员轮岗机制,将药剂科科长负责制转变为专员负责、全员参与模式,采购专员每2年轮岗一次。为规避廉政风险,对量大的供货商,一般情况下2年即进行更换。”医院药剂科科长谢向彪说。

还有人担心,最低价中选如何确保质量?谢向彪回应,“我们是优选低价药品,每周都会与临床科室对接,听取患者反映,如有不良反应,将考虑对药物采购提出调整建议,上会后选择同种规、价格低的其他厂家药品。”

开前门堵后门,如何让集体决策更高效?

此次改革启动和运行,正值广安市开展系统治理和“人民阅卷·广安行动”,着力整治医疗卫生等乱象。7月初,广安市纪委监委有关领导到华蓥市人民医院调研时,鼓励该院开展药品采购改革试点,有关方面又对改革方案等多次研究把关。

华蓥市人民医院药品采购改革推出之初,内部也有人担心遇到阻力。但从50天的效果看,无人公开反对,改革运行较为平稳顺利。有医生认为,医院本身体量不大,过往包袱不重,比较适宜展开改革。

“改革对我们没什么影响,相反药价降低了不少,让老百姓得到了更多实惠。例如,葛根素注射液原来15块钱1支,现在2块多钱1支,药价的变化让患者特别是慢性病患者直接受益,感受更加明显。”医院内三科主任高昌益说。

有受访者则表示,今后不排除会有医生因过去的灰色收入受损而辞职。“最好的办法就是开前门,堵后门,提升医生积极性。”

最近,华蓥市人民医院内二科主任刘文华有一件喜事——他获评为“广安名医”。据了解,针对个别医务人员可能出现收入减少的情况,华蓥市从源头上堵塞药品采购漏洞,从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和社会地位等方面,为医生提供保障。同时,通过荣誉表彰、现金奖励等方式,激励全院业务骨干。

“这些办法,让医者有荣耀,舒心工作,将激励医生们提高医术本领,发扬医德。”刘文华说。

不过,对华蓥市人民医院来说,改革与调整仍在继续。如何更快发现新模式下低价药品可能出现的问题,如何让药事管理与药物治疗学委员会的运作更加高效规范,这项改革能否进一步推广,仍待进一步探索。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