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假离婚有违社会公序良俗不能赞扬

http://www.scol.com.cn  (2016-09-06 17:08:31)  来源:南方都市报  
编辑:刘川  

最近,由于一条虚假消息的流传,上海滩出现了颇为壮观的排队办理离婚手续的奇葩景观。由于这条虚假消息声称一年内离婚的夫妇仍被视为一个家庭,在购商品房时需接受目前上海的限购政策约束,因此导致很多准备购房的人“紧急行动”,以假离婚来保住购房资格。据说,不管是年老的还是年少的,在完成了程序以后领到一纸政府颁发的离婚证书时,依然是你侬我侬,一点也没有离婚时常见的悲戚气氛,以至沪上出现了新的流行语:“爱ta,就来离婚!”

城市居民为了购房而假离婚,这在今天的房地产市场上已经不是新闻,只是由于上海这几天离婚的人过于集中,把本来安静的婚姻登记机关闹腾得像菜市场一样,才让人们感到莫名的惊诧。但是,对于沪上出现的这波假离婚热潮,一些研究经济学的专家却唱起了赞歌。他们认为,上海人离婚买房是一种人生境界,更有甚者,认为为了买房卖房而结婚离婚,是捍卫家庭财产的最道德的行动。离婚,真的成了一件美好的事情吗?

谁也不能否认,这一股离婚高潮与近期上海的房价猛涨有直接关系。房价猛涨,预示着上海未来的房价还存在升值空间,在投资渠道枯竭的情况下,买一套房子,既可出租赚租金,未来房价升涨还可卖掉赚取可观的差价。但是上海推行的限购政策让很多人无法实现这种理想。而将现在的家庭一分为二,夫妻各自立户,其中一位成了无房户,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实现这个发财计划了。

但是,实现这个发财计划的前提条件是要夫妻离婚。这无疑会产生风险,比如在进入离婚状态后,其中一方很有可能背信弃义,不愿与原配复婚,甚至将对方的财产席卷一空。实际上,沪上确实发生过这样的案例,一位做妻子的为了买二套房与丈夫假离婚,不料丈夫成了陈世美,为妻者告上法庭,却未得到法庭支持。因此,很多人用这个例子劝导那些急着离婚的夫妻,当心偷鸡不着蚀把米!

其实,用这种恐吓式的说法来劝导假离婚的夫妻,用处是不大的,因为他们在做出这种决策时,坚信自己的另一半是不会背叛自己的。事实也确实如此,假离婚而弄假成真的夫妻,只是个别案例。问题的关键是,这种用假离婚的手段来实现自己的经济追求的手段对于社会人心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在市场经济社会,人人都有追求经济利益的权利,但是这种追求不仅需要遵守法律,更需要遵守社会的公序良俗。假离婚者到婚姻登记机关办理了离婚手续,从这一点来看,他们遵守了法律,但法律只是人们应该遵守的底线,接受社会公序良俗对于一个现代城市居民来说,同样是为人立世的起码要求。这种以假离婚为手段来追求个人经济利益的手段,违背了社会所要求的诚信原则,说得更透彻一点,这实际上是一种欺诈行为,只是欺骗对象是婚姻登记机关,大家就不当回事了。这也暴露了目前法律制约的不足,对于骗取结婚证书者,法律能够进行制裁,但对于骗取离婚证书者,法律却显得无能为力。

很多人将假离婚的成因归咎于限购政策。确实,房地产限购政策是一种行政干预市场的手段,容易造成市场的扭曲,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但是,制度的缺陷不应该成为违反诚信、从事欺诈活动的理由。否则,社会的秩序就会陷入混乱。比如,在我们生活的城市里,一些出租车乘客将贵重物品遗忘在车上的事经常会发生,有的司机想尽办法找到失主归还物品,有的司机想要吞下,但在乘客的追索下不得不归还,也有的乘客未能追索成功,司机成功地吞下了物品。不管什么情况,乘客在这个过程中存在不足是无疑问的,那么,他的不足就可以成为司机获取额外经济利益的理由?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么我们就有理由认为吞下乘客物品的司机是一种值得赞扬的人生境界,而主动归还乘客物品的司机倒成了不懂市场的迂腐之徒,至于那些在乘客追索下不得不归还物品的司机,我们是不是要给予他们必要的同情呢?

为了获得一些额外的经济利益而假离婚,是一种严重违背社会公序良俗的行为,也是对自己的另一半的不尊重。我不相信那些在婚姻登记机关面对工作人员“为何离婚”的询问时,嘻皮笑脸地说“感情破裂”的人是因为对对方有深厚的感情。在漫长的婚姻生活中,夫妻双方会面对各种各样的诱惑,现在为了一点房子上的利益敢于搞假离婚,可以肯定的是,如果有更大的经济诱惑放在他们的面前,要求他们真离婚,这些人是不会有任何犹豫的。如果说一部分人为了一己私利钻制度甚至法律的空子还可以原谅的话,一些经济专家对此大加赞扬则是应该受到批评的。用假离婚手段骗取购房资格,看似是一个市场问题,其实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当经济学人士片面强调经济学原理而无视假离婚的恶劣,他们对社会起到的是一种不好的引导作用,他们使假离婚者更加厚颜无耻,而社会的公序良俗则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