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唐光建:拆除“隔心墙”架起“连心桥”

www.scol.com.cn  (2017-11-17 15:47:12)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联村串户的水泥路,全新的村民活动中心,连片发展的青脆李基地……近两年,华蓥市天池镇伍家坳村的村民们切身感受到了村里的变化。

从昔日穷山村,到如今富裕幸福村,村民们将这些可喜的变化都归功于该村第一书记唐光建。

驻村扶贫的两年间,唐光建当好服务村民的“贴心人”,与村民促膝长谈,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求所盼;当好脱贫致富的“火车头”,因地制宜探索创新,拓展贫困群众增收渠道。

11月7日,记者走进伍家坳村,只要说起唐光建的名字,村民们就会打开话匣子。“我们这里人人都很喜欢唐书记,他是个实在人,办的也是实在事。”“哪家有困难,第一个想到的准是他!”……

然而,谁曾想到,2016年初到该村走马上任时,唐光建却屡屡吃“闭门羹”。“那时村民对我很不信任,认为我就是走个过场,干不出实事,不少人对我爱理不理,有的村民甚至直接下了‘逐客令’。”唐光建说。

“到村之前就听说伍家坳村的群众工作不好做,‘伍家坳就是五家傲’。”唐光建意识到,只有拆除干部群众之间的“隔心墙”,才能架起贫困村脱贫致富的“连心桥”。

为凝聚人心,唐光建从村民中挑选出10人,成立了村务公开监督小组。在该村“改厨改厕”、环湖路改造升级等工程中,监督小组全程参与,并随时向村民汇报工程进度,其他村务也及时向村民公开。

面对村级党组织软弱涣散的问题,通过讨论,唐光建和村支“两委”定下规矩:村党支部班子成员每月至少走访5名以上党员,党员每月至少走访5户以上群众。

唐光建的“零距离”服务,让村民把他当成了“贴心人”,家里家外的事都愿意跟他讲。渐渐地,他与村民的心更近了、情更浓了。

从村委会办公室出来,沿着硬化的通组水泥路前行,记者来到村里的D级危房改造点。“唐书记,今天又来村里走访啊,快进屋坐!”4组村民张云菊远远地就看见了唐光建,热情地打起招呼。

“以前的房子太破烂,一下雨我们就找盆子接水。”去年8月,在唐光建的帮助下,张云菊家被纳入D级危房改造,还实施了“五改三建”,居住环境焕然一新。

为改善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2016年,该村共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危房改造41户,新(扩)建及硬化道路3.5公里,全村便民路、自来水、有线电视入户率达到100%。此外,唐光建还争取项目资金,在村里修建了主题文化广场、文化院坝、农家书屋等文化阵地,大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水泥路通到了家门口,村民住进了新房,虽然村子面貌焕然一新,但要脱贫致富,关键还得看村民的钱袋子“鼓不鼓”。

“村子要脱贫,产业发展是关键。”唐光建告诉记者,他根据村子“属石漠化区、地质灾害区、水库淹没区,人均耕地不足0.2亩”的实际情况,与村支“两委”干部多次商讨后,决定引导村民放弃传统农作物种植,大力发展青脆李产业。

“青脆李是从巴中宣汉县引进的,具有脆、甜、个头大、抗病虫害能力强等特点,每年4月错季销售。”唐光建说,伍家坳村地处山区,属于喀斯特地貌,土壤透水性强,特别适宜栽植青脆李。

找准目标后,唐光建四处奔走,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成功引进业主,不但规划建设了620亩青脆李基地,还为村里留守在家的剩余劳动力提供了就业机会。

为找准脱贫致

富的出路,唐光建还多次组织村干部、村民代表到周边乡镇进行实地考察学习。在考察过程中,唐光建决定让村里的青脆李产业与紧邻的仁和村800余亩李子产业实现无缝对接,通过连片发展,实现区域连片开发,为该村发展乡村旅游打好生态底色。“天池青脆李已成为华蓥市继葡萄、蜜梨、梦幻花海后的第四张‘名片’。”唐光建说。

但是,青脆李生长周期长、回报慢,如何拓宽村民的增收渠道?“我们要让村民至少有1至3个增收项目。”唐光建说,该村坚持因户施策,根据贫困户劳动能力、种养习惯,派驻农技员入户专业指导,着力发展庭院经济,重点抓好菜园、果园、养殖园“三园”建设。

如今的伍家坳村,产业发展起来了,村民的腰包鼓了。在唐光建的带领下,一条脱贫致富的康庄大道正在铺就……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