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农业供给侧改革 让“三农”迸发新活力

www.scol.com.cn  (2018-01-30 09:29:12)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截至目前,广安市共建立现代农业产业基地210万亩,农业加工企业发展到110个,农产品品牌发展到580个。

预计2017年广安市粮食总产量193万吨,出栏生猪397万头,蔬菜273万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6万元,增速连续九年高于全国全省。

前锋区龙塘街道黄蜂村土地统一调形,规模发展产业。

精彩故事一:

农旅结合甜橙变成“致富果”

目前,正是武胜甜橙成熟的季节,黄澄澄的果实在扮靓乡村的同时,更成为游客争相抢购的“香饽饽”。1月7日,恰逢周末,位于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的老魏果园又迎来了一大波体验采摘乐趣的游客,果园老板魏文明一边忙着称秤,一边忙着收钱,喜悦的心情变为笑容写在脸上。

“甜橙太好卖了,比去年这个时候多卖了1万多斤,完全供不应求。”让魏文明高兴的,不仅仅是甜橙的畅销,更因为销售模式的改变,让他收益更高。

“这两年,我们根本不需要再专门花钱请人摘甜橙,也不需要运出去卖,基本都是游客自己来摘,我们只负责称秤、收钱就是了。”魏文明说,这样的销售模式,大大节约了成本。

魏文明向记者算了一笔账:往年外销,一棵普通甜橙树的收益大致在300到500元之间;而通过采摘游,收益可达800到1000元。

效益如何实现成倍提升?魏文明说,除了采摘、运输方面的成本降低之外,还因为这些年,甜橙的品种和质量得到了改善。

近两年,武胜甜橙打出生态牌,通过技术改良,基本实现了绿色无公害种植。同时,该县坚持“三产互动、农旅结合”的理念,甜橙产业走上了规模化发展、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之路,在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规模发展起了标准甜橙园、标准蔬菜园等,让产区变为了景区、让农园变成了公园、农房变成了客房、产品变成了礼品。

农旅结合的发展之路,带来的不仅是甜橙质量与产量的提升,更成为促农增收的有效渠道。据了解,目前武胜县甜橙种植面积达15万亩,仅白坪—飞龙乡村旅游度假区,甜橙挂果面积就达2000亩,产量约4000吨,可实现产值2000万元,果农人均收入达1.3万元。

精彩故事二:

枳壳产业化“鸡肋”变身“摇钱树”

寒冬时节,走进前锋区小井乡莲花村,放眼望去,满眼是绿。

该村8组村民曾宗元欣喜地指着地里长势正好的树苗告诉记者,这就是该村种植的枳壳。

“这其中有10亩枳壳树是我家种的,去年有两亩多地已经挂果,收入近4万元。”曾宗元告诉记者,受益的不止他一家人,去年,光枳壳一项,全村人均收入就达1500元,村集体收入更是超过了10万元。

“别看现在枳壳树成了我们村的‘摇钱树’,以前却是‘鸡肋’。”曾宗元说,枳壳是一种传统的中药材,二十世纪80年代,为增加农民收入,前锋区不少地方开始推广种植枳壳,面积达数百亩。然而,由于加工、销售等原因,枳壳产业并未产生明显效益。

“那时加工跟不上,销售也成问题。”曾宗元说,由于村上没有专门的枳壳加工厂,再加上村民都是分散种植和销售,枳壳的附加值小,价格也卖得很低。“一般两三毛钱一斤,最低卖到5分钱一斤。”曾宗元说,那时大家一说起枳壳就摇头。后来,因为收益少,村民的种植热情逐渐降低,二十世纪90年代,一些村子掀起了砍树风潮。

“留着没啥效益,砍了又太可惜。”曾宗元的话,成了当时村民们对枳壳态度的真实写照。

“变化从2007年开始。”曾宗元回忆,莲花村村支“两委”改变以往散户种植的形式,决定在村上统一发展枳壳产业。2010年,村组干部又借出两年工资修建了烤灶和晾场。2012年,村上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对全村枳壳树进行梳理,将老树全部换成新树,扩大种植面积,并聘请技术人员指导村民管护。至此,莲花村的枳壳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品种改良了,加上规模化发展,又有合作社统一管理、加工、销售,莲花村枳壳产量和质量提高了,打响了品牌,价格也实现了翻番。2014年,莲花村枳壳还得到全国最大中药材市场——安徽亳州中药材交易市场的青睐。当年,亳州一企业来到莲花村收购枳壳,村民取得了不错的收益。2017年,枳壳干果的价格卖到每吨3.1万元,枳实(枳壳幼果)价格卖到每公斤20元,该村合作社收入达105万元,217户村民共分得红利32万元。

举措:

2017年,是我市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关键一年。这一年,我市围绕农民和村集体持续增收核心,从生产端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8月底,在全市开展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洁净水行动百日攻坚行动,推进了全市农业发展。

持续用力巩固扩大产业基地,坚持以“111”工程为抓手,联村联线联片大手笔规划建设,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基地。特别是在脱贫攻坚中,大胆跨越乡镇、村组建制,区域性布局建设农业产业基地,实现贫困村与非贫困村统筹发展,为持续巩固脱贫成效和实现全面同步小康奠定基础。

大力实施品牌创建工程,组建广安生态农业开发供销集团,对“华蓥山”公用品牌实行市场化运作,利用省内外结汇平台,积极推介“华蓥山”公用品牌,积极争取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打造一批全国知名的“金字招牌”。

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坚持运用产业招商、以商招商等办法,积极包装农产品加工项目,面向全国开展招商引资,招引企业前来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大力实施“骨干企业培育工程”和“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集中力量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企业和成长性强的中小企业,推动农产品加工从“大水漫灌”向扶优促强转变。

与此同时,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打造出一批具有农耕文化、历史记忆、地域特点的特色小镇、美丽村庄,形成一批旅游示范区,就地城镇化,带动农民就近就业增收。2017年,全市建成休闲农业产业基地220平方公里,旅游收入达22亿元,促进农民人均增收580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