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广油1号”破茧成芯,种业振兴再添新翼

2025-04-16 18:26:34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伍力

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罗海韵) 广安市的邻水县城北镇小鱼滩村,油菜刚褪去金黄,菜籽荚压弯枝头。技术员王德安轻捏一枚墨绿色荚壳,黝黑脸上漾开笑纹:“这'广油1号'结籽像石榴籽般密实,榨出的油清亮醇香。”

近日,由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与南充市农业科学院联合申请的“广油1号”油菜新品种通过农业农村部新一批品种登记,成为广安首个拥有国家“身份证”的油料作物品种,实现邻水乃至广安在油料作物育种领域新突破。

共育“金种子”的背后,有哪些创新突围?4月15日,记者来到小鱼滩村,探究以种业创新为代表的农业新质生产力如何在农业科技园中培育。

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飞(右一)正和中山大学头雁培训导师(右二)交流

“提升科研水平需要一套完整思路,我们正在探索更好的发展模式,以市场为导向推动产销对接。”四川黍稻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蒋飞说。

“团队就像交响乐团,每个环节都要精准合拍。”企业技术总监彭美术指着正在运转的分析仪说,南充农科院的种质资源库与企业的智能育种系统形成互补。

位于邻水县城北镇小渔滩村的广安邻水省级农业科技园区

推动种业自主创新的“规划线路图”怎么画?记者走进分子标记实验室寻找答案。智能电泳仪正在比对基因数据图谱,屏幕上的特异性条带标记揭示着"广油1号"抗倒伏基因的密码,这是科研人员从3.2万组基因数据中筛选的关键突破。隔壁的智能人工气候箱里,不同代际的育种材料经历着“极端气候考验”,屏幕上跳动的18项环境参数,记录着品种在模拟干旱、冻害等胁迫下的表现。

科技创新正重塑生产方式,由科技积累的20万组数据,最终凝练成农户手中的“技术明白卡”。“现在种地要会读‘数字密码’。”当地农户喻建洪向记者展示手机里的数字化种植日志,他负责的8亩“广油1号”示范田去年实现亩均增收287元。而在邻水县城北镇政府的产业蓝图上,“广油1号”已成为乡村振兴的关键抓手。

公司科研人员正在实验室内开展分析实验

暮色中的试验田里,另一位科研人员潘润东仍在采集角果发育数据。在作物田间试验的过程中,他常会遇到新品种不稳定的情况,这就需要他预估育种过程的风险。“同一个油菜植株,如果主枝上果条粗壮,分枝上没有结果,就需要我们多方面进行分析。”在潘润东的工作记录板上,详细写有油菜的叶片颜色和结籽情况,“油菜种子的品质与植株的发育密切相关,每个生长阶段就像一段独特密码,需要我们用心解读。”

“我们希望给更多农作物装上‘广安芯片’,从源头抓起,提升农作物产量。”潘润东说。

为了使新品种被农户接受和应用,邻水县城北镇政府已将企业良种繁育基地扩建纳入2025年乡村振兴项目申报库。“目前,我们正联合县农业农村局,推动‘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的申报,打造‘油菜种业小镇’。”城北镇人大主席许明德说,争取在2026年实现全镇推广“广油1号”种植万亩以上的目标。

这种"科研+应用"的协同模式,在田间转化为实实在在的优势。“广油1号新品种含油量高、耐逆性强,符合油菜现代产业育种目标需求。”西南大学科学技术发展研究院副院长曲存民表示,下一步应强化该品种的应用与推广工作。

“‘广油1号’油菜新品种获得认证,是广安在油料作物种子培育领域新突破,也是我国种业振兴行动推进带来的重要成果。”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总规划师信军表示。

(受访者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