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记者 罗海韵)“我翻山越岭来到这里,只为告诉孩子们,你们值得更好的未来。”回顾一学年的支教生涯,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的“00”后姑娘陈言将支教生涯形容为“双向奔赴”的成长故事。
陈言在广安市观塘镇小学校上英语课
6月23日,在广安市观塘镇小学校三楼教室,陈言正在上英语课。她手持卡片,笑着问学生:“谁来挑战这个单词?”许多双小手立即举起。她走到学生罗煜惜身边,罗煜惜紧张地念出单词,陈言立刻竖起大拇指:“超级棒,发音很标准!”
等到下课后,陈言向记者讲起支教故事。她身穿白衣,用黑绳将长发盘成圆髻,细眉下的双眸明亮有神,给人留下亲和真诚,性格温柔的印象。
2023年9月,陈言正在念大四,走到人生的岔路口。“当时,我已有教育实习经验,因为机缘巧合,听到学长学姐在宣讲会分享支教故事,其中有很多师生互动的细节。”陈言说。
在课间休息时间,陈言陪学生们玩耍
“即使力量微小,是不是也能为孩子们做些什么?”2024年9月,陈言报名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和研支团12名成员来到广安市前锋区。
可是初到前锋区,陈言发现学生的心理状态与她想象中不同。和学生相处时,没法和他们交心,这让她的情感压力很大。孩子们的眼神中既有对知识的渴望,又藏着孤独与防备。
“我有点急于求成,想快点和学生建立关系,后来才明白这种心态不对,得让自己慢下来。”于是,陈言每天都会抽时间陪伴学生聊天玩耍。
教学环境也带来不少困难。陈言支教的观塘镇小学校,教学资源相对匮乏,没有现代化教学设备,而英语教学急需情境导入。陈言引入小组积分制与专题趣味活动,带领学生制作观塘镇地图,用英语标注位置。
渐渐地,学生们对英语的兴趣也变得浓厚,课堂氛围越来越活跃。陈言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孩子们交流。
去年6月20日晚上,陈言上完最后一节课,累得汗流浃背,有个女生一直跟着她,纸币在手中捏得皱巴巴,“老师,我想请你吃冰激凌。”她感到很纳闷,就问为什么。原来,六一儿童节排练时,这个女生常常会练舞到很晚,陈言常常会带去冰激凌。这事早已被她忘记,小女生却一直记着。
观塘镇小学校的学生用稚嫩笔迹写下不舍,当作礼物送给陈言
随着时间推移,陈言与学生之间建立了深厚情感。如今,陈言即将离开支教地。“每天早上走到校门口,都有好多学生在楼上瞅着,看到我来了,立马飞奔下楼迎接我。”陈言说。很多学生用稚嫩笔迹写下不舍,当作礼物送给她。
在这个过程中,她也经历了从青涩到成熟的蜕变。更重要的是,她学会了以包容的心,理解独特的个体。“这里的孩子教会了我坚韧与乐观,他们的笑容是我最大的动力。”陈言感慨地说。
陈言的支教故事,是江苏师范大学研究生支教团在前锋区支教成效的一个缩影。自2021年6月,前锋区与江苏师范大学签订校地合作协议以来,一批批青年志愿者来到广安,随着校地合作不断深入,越来越多农村学生拓宽了视野,前锋区的教育生态发生着积极变化。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