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初心地·蹲点看变|七旬老支书讲述:依托小平好老乡 牌坊社区先小康

2021-06-29 14:13:39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李天锐

四川在线消息(王林 记者 何浩源) 在广安协兴镇平牌坊社区牌坊新村,波哥儿农家乐老板兰志平算了一次账,从4月到现在,纯利润超过过往年很多。

“几乎每天中午和晚上,40桌都是坐满了的。”兰志平说,今年有信心纯利润达到40万元,明年会考虑开分店。

同样在牌坊新村,50岁的苏小勇开农家乐已经16年了,他算过,平均每年纯利润在30万元左右。“都是沾小平的光。”苏小勇说,因为店面离邓小平故里景区只有600多米,他的农家乐每年接待客人超过1万人次。

数据统计,牌坊社区现有营业农家乐、酒店39家,客栈97家,旅游从业人数超过500人,2020年旅游收入2000余万元,人均可支配收入21000余元。

1904年8月22日,邓小平出生在牌坊场(现在的牌坊社区),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时光。而今,邓小平故里景区已建成A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面积3.19平方公里,是全国12个重点红色旅游区之一,有邓小平故居、翰林院子、北山小学堂、清水塘、神道碑、德政坊20余个景点。

今年69岁的邓治君,从2001年开始,任牌坊村党支部书记16年,他的祖宅离邓小平故居300米。在2002年时,为支持建设邓小平故里旅游景区,包括邓治君在内的300余户整体搬迁到牌坊新村。

“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我们今天的好生活。”邓治君说,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牌坊村,老百姓穿的是破烂的老白布、老蓝布制成的衣服,住的基本上是土坯房,走的是稀泥烂路。

邓治君清楚地记得,1978年左右,从协兴镇到广安城区,只有一条土公路,路上很少有车辆来往,村民进城均靠步行,得走近两个小时。

“如果不是依靠建设邓小平故里景区,牌坊村搞新村建设,我们哪里会有这样的好日子哟!”邓治君说,2002年,300余户搬迁户住进由187栋“小洋楼”组成的新村。

新村新生活。双向6车道的小平故里路直通广安城区,水泥路修到家家户户门口,村里水、电、气、宽带、闭路电视一应俱全。大家明白,好日子来了。一些村民开始开起了农家乐,苏小勇就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2008年起,邓小平故里旅游区免费对游客开放,牌坊社区旅游业迅速发展。“300多户村民,几乎一半都办起了农家乐、客栈。”邓治君说,村民吃上“旅游饭”,效果立竿见影,当年村民人均年纯收入达到5000元,和2002年相比,翻了三番。

近年来,广安加快建设红色旅游胜地,推动邓小平故里景区、小平干部学院提档升级,小平故里的吸引力越来越强,五湖四海的游客慕名而来,近五年,年均接待游客110万人次。

分享邓小平故里景区红色旅游发展的红利,牌坊社区群众生活越过越红火,在2014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精准识别时,没有一户贫困户。

而今,村民人均年纯收入也从2003年的2000余元增加到了现在的21000元,足足翻了10倍。

摄影 张国盛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