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华蓥建幸福新村 留美丽乡愁

http://www.scol.com.cn  (2017-06-06 10:52:55)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一句充满诗意的话语,折射的是人们对传统村落中田园牧歌式生活的无限眷恋。近年来,华蓥市按照“业兴、家富、人和、村美”的基本要求,坚持“产村相融、农旅结合、标准建设、成片推进”的建设思路,以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五大行动”和文明村镇创建为抓手,全面开展“四好村”建设,把幸福美丽新村建设成为让人记得住乡愁、留得住乡情的温馨乐园。

关键词:住上好房子

“让所有的村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住得舒适”

“搬家那天,我激动得流眼泪了。”近日,已于去年底搬进新居的明月镇竹河村贫困村民周维明发出感叹,“我做梦都没想到,这辈子还可以住上这么漂亮的新房子。”

去年底,在扶贫政策的支持下,周维明一家从原来不到20平方米的破旧穿斗房,搬进了4间宽敞明亮的砖房,更让他开心不已的是他们还用上了自来水和天然气。

“‘住上好房子’,就是要让所有的村民住有所居、住得安全、住得舒适。”华蓥市政府分管领导卿堃说,“这是党委、政府的承诺和责任。”

华蓥市秉承“老百姓房子不好,一切幸福美好生活都没有安全保障”的理念,始终坚持把“住上好房子”作为“四好”最坚实的基础,全面推进易地扶贫搬迁,C、D级危房改造工程;坚持产村相融的思路,体现农耕文化、乡村风貌、历史记忆、民族特色和产村互动,基本做到家家户户屋前有院坝、屋后有菜园,牲畜养殖分区,还有农具搁置间和杂物间,满足村民日常生产生活所需。

同时,该市坚持把新居建设与旧房改造统筹推进,充分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坚决避免大拆大建,突出新建与改造并重,按照地貌类型和自然条件灵活布局,选址依山傍水、布局错落有致、建设因地制宜,形成较为自然的村庄形态;注重经济适用和景观绿化并重,以适应该地土壤环境为要栽种经果林美化环境,以满足村民日常生活为要留出菜地,充分体现田园风光、瓜果菜香,促进建筑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还同步实施农村住房安全保障项目,统一配套公共设施、配套生活必需品。(杜海洋 周松林)

关键词:过上好日子

“做到田间有产业、户户有家业、人人有活干”

“我们组织村集体统一对撂荒地和荒山荒坡进行标准化改造,因地制宜连片发展主导产业,取得的收益,土地承包者占三成,村集体占七成;村集体获得的七成收益中,贫困户优先提取分配三成,余下七成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明月镇党委书记杨奇勇介绍说,“目前明月镇竹河村等4个沿江贫困村,运用这种‘复三七’机制连片发展特色桃李1200亩,既带动了贫困户增收,又壮大了集体经济,盘活了撂荒地。”

“村民们在住上好房子的基础上,还要做到田间有产业,使之户户有家业,人人有活干;生活有质量,衣、食、住、行的标准和质量向城里人靠拢;基本公共服务特别是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养老保障均等化,让所有的贫困群众脱贫过上好日子是我们的头等大事。”华蓥市农工委负责人夏成华坦言。

该市把产业发展作为最坚实的支撑。在每个贫困村都规划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发展项目,全市建成葡萄生产基地3.9万亩,优质梨生产基地4.7万亩,特色经果林3.3万亩,工业原料林10.8万亩,花卉苗木0.65万亩。

同时,注重培训与就业,确保有劳动能力的农户至少1人就业;注重民生保障全覆盖,适龄学生义务教育入学率达100%,新型农合参保率达100%,五保、低保、养老保险参保率100%;注重基础设施建设,硬化路、卫生室、文化室、宽带网、饮水安全、生活用电、广播电视、“1+6”公共服务中心建设达到创建标准并配套完善。

关键词: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只有好的习惯好的风气,才能提升村民的精气神”

“自‘好儿媳好婆婆’评选系列活动启动以来,村里尊老敬老、互帮互助的风气越来越浓厚。”近日,在谈到村民的习惯和村里的

风气在短短一两年时间里就有了大幅度改变时,观音溪镇高坪村“第一书记”张贤勇说,“这主要归功于环境卫生整治和文明素养提升系列活动的实施。”

为了让农民群众“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华蓥市积极实施“种文化工程”,并把开展活动的过程作为一个教育群众、引导群众的过程,教育、引导贫困群众树立勤劳节俭、孝敬老人、爱护亲人、不甘贫困、自立自强的意识,争做有责任、有追求的新型农民,实现物质与精神双脱贫。

例如高坪村在评选“好儿媳”过程中,坚持群众推荐后,通过召开家庭座谈会、邻居座谈会,把好儿媳的事迹挖掘总结出来,然后经代表评议、支部决定等程序进行审批。整个过程体现了群众的广泛参与,更把评选的过程,变成了教育群众的过程。

“‘住上好房子’和‘过上好日子’更多是从物质文明的角度来说的,而‘好习惯’‘好风气’则立足于精神文明,只有好的习惯、好的风气,才能提升村民的精气神。”夏成华说。华蓥市着力实施环境卫生整治工程和文明素养提升工程,促进村民养成好习惯、引导形成好风气。该市完善农村环境治理机制,设立村级保洁员岗位,配套垃圾收集、转运设施,制定垃圾、污水处理规范,广泛开展农村文化传承、道德模范评选、脱贫之星示范、文明家庭创建等活动,构建文明村风;常态化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培育良好的价值取向。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