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华蓥:越线不返贫增收能致富

www.scol.com.cn  (2018-04-19 09:17:32)  来源:广安在线  
编辑:刘川  

4月16日,华蓥市禄市镇姚家塝村产业基地里,劳作的村民不时发出阵阵谈笑声,产业道路上赏花观景的游客络绎不绝。

“今年村上还要利用政策资金,继续发展美丽产业,壮大集体经济。”该村第一书记代尚军说,姚家塝村2016年退出贫困村序列,但享受的扶贫政策并未停止,花卉基地就是该村聚焦产业长效扶贫的项目之一。

2014年以来,华蓥市明确提出“三年脱贫、两年巩固、一年致富”工作目标,全域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筑牢脱贫根基。截至2017年底,华蓥市共实现25个贫困村退出、17417名贫困对象稳定脱贫。今年,在瞄准前方攻城拔寨的同时,华蓥市全力实施兜底政策扩面工程、加大就业和产业扶持、加强动态监测预警,持续巩固17417名已脱贫老乡、25个已退出贫困村的脱贫成果。

扶贫政策可持续,确保脱贫户不掉队

2016年,庆华镇江华社区的居民张从碧终于摘掉了“穷帽”。但脱贫后的张从碧依然忧心忡忡,小孙女患有心脏病,常年需要治疗,医疗费用无疑是一笔巨大开支,“光是去年,给娃娃看病就花了27万多元,幸亏各类政策补偿报销了22万多,承担了大部分支出,否则这个‘穷帽子’,肯定还得捡回来。”

张从碧的担心不无道理。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因病致贫、因病返贫户在所有贫困户里的占比达44.1%。“华蓥市因病、因残致贫比例更高,达到了73%,是脱贫奔康最难啃的硬骨头。”华蓥市扶贫移民局副局长唐协建表示,今年扶贫工作的首要任务,就是避免已脱贫户因病、因残返贫。

为保障贫困户顺利就医,该市全面落实“十免四补助”“八个100%”等政策,织密基本医疗保险、医疗保险特殊补偿、卫生扶贫基金救助、特困帮扶等七道医疗保障网,将已脱贫对象一并纳入医疗保障范围,贫困患者在县域内定点医疗机构治疗,政策范围内的住院费用实现全额报销,住院费用和慢性病维持治疗门诊费用个人支付比例为4.2%,远低于10%的省定标准。据统计,去年华蓥市累计兑现医疗帮扶资金2360万余元,惠及7576人次。同时,在脱贫攻坚期间,该市充分保障各已脱贫户继续享受教育扶贫、产业扶贫、社会扶贫、就业支持、补充保险等多项扶贫政策,稳步推进脱贫村、脱贫户的过渡建设,确保脱贫不返贫。

此外,为防止临界困难户因突发事件致贫,今年该市将实施兜底政策扩面工程,坚持应保尽保,将符合条件的困难群众全部纳入农村五保、低保对象,建立健全五保、低保供养金自然增长机制。对暂时出现生活困难的群众,按照相关临时生活救助标准及时救助,确保“不愁吃、不愁穿”。综合运用民政医疗救助、特困帮扶等措施,切实减轻非建档立卡困难群众就医负担,防止因病致贫现象发生。

扶持就业和产业,拓宽脱贫户致富门路

脱贫后如何持续增收?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是关键。华蓥市依托当地快速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根据电子产品部分零件可分散加工的特点,探索出开设代加工点的就业扶贫新模式。

“自从车间建到了村里,我们在照顾家庭之余,还能务工挣钱,真是太方便了。”位于华蓥市庆华镇鸽笼山村的华蓥山领创电子代加工点,村民周兴玉和10余名村民正在绕线机上工作。代加工点由企业提供设备和加工零件,村民在此完成小型变压器等电子产品部分配件的前端工序。领创电子生产主管何建勇介绍,针对残疾贫困户、留守贫困户创收困难的问题,公司打破传统工厂务工模式,创新扶贫助困新机制,将扶贫车间办到贫困村里,对有发展意愿的贫困群众进行培训上岗,在家门口务工挣钱。

华蓥市鼓励企业、种养大户、农民专合组织等吸收精准扶贫对象就业,规定吸纳10名以上贫困群众的企业可挂“就业扶贫车间”牌子,政府给予企业一次性资金奖励和就业补贴等激励政策。

去年,华蓥市瑞祥塑料制品有限公司为16名精准扶贫户提供工作岗位,每人月均工资超过2000元。明月镇的张大华便是受益贫困户之一。由于他双腿行动不便,无固定经济来源,经帮扶部门介绍,他成为瑞祥公司的一名质检员,生活从此有了保障。

“我们坚持以稳定就业和发展产业为抓手,激活贫困户内生动力和‘造血’功能,拓宽他们的致富门路,实现长效脱贫。”唐协建介绍,华蓥市坚持把工资性收入作为贫困对象脱贫最稳定的增收渠道,采取“市内定点培训+市外委托培训”方式,帮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至少掌握1门致富技能。

与此同时,鼓励企业探索“扶贫车间代加工服务”模式,成功打造瑞祥塑料制品、华金润集团两大就业扶贫基地,带动8个乡镇(街道)186户贫困家庭实现居家就业。该市还结合农业产业发展结构布局,在加强25个贫困村产业基地后续管理的基础上,加快非贫困村产业发展,确保每个乡镇至少发展两个非贫困村特色产业,并建立健全产业基地与农户的利益链接机制,以此带动农民增收。另外,华蓥市坚持因事设岗和“新开发”原则,开发保绿保洁、留守儿童看护等村级公益性岗位764个,生态护林员岗位90个,全部用于安置贫困人口就业,带动贫困对象人均月工资增收400元。

加强动态监测预警,严防“刚越线又返贫”

“老刘,最近生活有没有困难,有没有需要帮忙的地方……”4月16日一大早,帮扶责任人王军来到明月镇白鹤咀村2组刘召全家,了解其脱贫后的生产生活情况,并将了解到的信息,如实填写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庭情况监测卡”上,包括家庭人口、收入、医疗、教育、住房等十项内容。

“帮扶干部除了帮扶联系贫困户,每个季度还会与贫困户作一次深入交流摸底,对已脱贫户开展回头看。”唐协建说,该市将脱贫户分为一般贫困户、重点检测户、返贫预警户三大类,引入“互联网+扶贫”模式,充分运用省脱贫攻坚APP、华蓥扶贫APP、贫困村一屏显等信息平台,由帮扶责任人、镇村干部每季度对已脱贫户和其他困难群众家庭收入、“两不愁三保障”等情况进行全面监测,同步建立预警帮扶台账。根据监测情况,一旦发现已脱贫户或困难群众有返贫风险,帮扶责任人将与镇村干部一起,帮助他们量身订制帮扶措施,确保不返贫不致贫。

据唐协建介绍,华蓥市还从动态监测入手,健全完善贫困户动态化信息管理系统,分类建立动态管理台账,确保全面及时掌握贫困村、贫困户发展情况,科学评估检测脱贫成效。对已“销号”村、已脱贫人口跟踪监测,强化已脱贫户、贫困边缘户后续帮扶,以防止“刚越线又返贫”现象发生。(邱海鹰 广安日报 刘秦君)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