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国保”宝箴塞背后的段氏“家箴”

http://www.scol.com.cn  (2017-05-21 18:38:32)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宝箴塞全景。张启富航拍

宝箴塞段氏族谱。

段家大院及护院碉楼。

废弃的段氏祠堂木楼。

武胜县宝箴塞,是一座古寨,因其建筑风格独特,被国内权威专家誉为“全国罕有,蜀中一绝”,同时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其为核心的景区也已创建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

宝箴塞始建于清宣统三年(1911),当时战乱四起,盗匪流窜,地方名绅段襄臣为保护段氏家族而建,建成后即命名为“宝箴塞”,取“遗泽长留,子孙世世当宝贵之,作为家箴”之义。

近日,记者前往位于宝箴塞镇的宝箴塞,以探段氏宗族之古今,透视“国保”之后的段氏千年“家箴”。

乱世之中保子孙,清末乡绅段襄臣修筑宝箴塞

宝箴塞并非当地段氏所筑最早的山寨,在筑宝箴塞之前100余年的清嘉庆年间,段氏族人便修了一座寨子,名雍睦寨,段家人称为老寨子。

据悉,当时是为避白莲教之乱而筑,领头人叫段茂生,其理念是“守从攻生,欲讲善守,必明善攻:虞直攻厚其墉,仰攻坚其堞,俯攻固其址,围攻利其枪弹、弓、刀,久攻多其薪刍粮食”。其意是说,敌人若直接攻来,我就把城墙修厚点;如果从下往上攻,我就在城上筑垛墙加强防守;如果从上往下攻,我就把房屋修牢实些;如果围攻,我就多准备一些枪弹、弓箭和大刀;如果久攻不退,我就多储备一些粮食,以及柴草和牧草。其修寨的倡议得到族人踊跃的支持,仅数月,山寨告成。

雍睦寨建成之时,远近寨堡多未筑成,后白莲教分支首领冉天元率部众数万,从岳池入境,过万善场,向定远县(今武胜)西北挺进,其在今宝箴塞镇境内活动数十昼夜,蹂躏之状惨不忍睹,独雍睦寨段氏族人无一损伤,前来依附的亲朋好友也安然无恙。因此,雍睦寨之功,对段氏后人如何防范乱世有着极大的影响。

清朝末年,县内又多次遭遇兵乱。清宣统三年(1911)秋,面对愈加庞大的家族,段氏族人想到了雍睦寨避乱先例,决定另修大寨以保全族。居于段家大院的候选巡检、著名乡绅段襄臣便以大院右侧的山头为基址,率领族众修寨,仅一年,东寨告成。民国21年(1932),已73岁的段襄臣见子孙繁衍,一院难容,便决定将山头西侧空地也利用起来筑寨,4年后,西寨建成,并与东寨连为一体。段襄臣希望族人要有未患先忧的思想,并让这思想能与山寨一起,代代为宝,世世传承,以作家箴,便将山寨命名为宝箴塞。

宝箴塞占地30余亩,呈东西方向的“8”字形,两端宽阔,中间狭窄。内为4院8天井布局,住房、厅堂、戏楼、库房、厨房、水井、水缸、厕所、消防水池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该建筑最为奇特的是它严密的防御体系,其设计着实令人叫绝,国家文物局古建筑专家罗哲文先生评价甚高,认为宝箴塞是“国内罕有、蜀中一绝的军防要塞式住宅”。

宝箴塞段氏为春秋共叔段之后,唐代段志玄嫡传

根据宝箴塞段氏族谱记载,段姓始祖为春秋时期的郑庄公之弟共叔段,而唐代的著名人物段志玄、段文昌、段成式等,皆为其嫡传先祖。

关于共叔段这一历史人物,今人或许陌生,但涉及共叔段的历史故事,如《郑伯克段于鄢》《郑庄公掘地见母》等,则为人们所熟悉。

共叔段是春秋时期郑国的王孙、郑武公的少子(小儿子),本姓姬。公元前815年,周厉王姬胡的少子姬友被封为郑君,号郑桓公。公元前770年,郑桓公之子姬掘突继位,号郑武公。郑武公娶妻姜氏,生二子,长子叫寐生,少子叫段。寐生后继位为郑庄公,段则封于京城(位于今河南荥阳县),故被郑国人称为京城太叔,也称太叔段,或称叔段。

但有意思的是,姜氏因生郑庄公时做了噩梦,便取其名为寐生,以表达对郑庄公的厌恶之情。郑庄公即位后,姜氏仍希望段有朝一日能替代长兄的国君之位,暗中与段谋篡君位。郑庄公22年,段经过长期准备,正准备偷袭郑国都城新郑时,却被郑庄公知晓,郑庄公随即命令子封(即公子吕,郑庄公叔父)带领两百辆战车前去讨伐段。而同时,京邑的民众在得知庄公大军前来平叛后,纷纷背弃段。在此情形下,段不得已逃往鄢城,而平乱大军则一路追至鄢地(今河南鄢陵)。同年5月23日,郑庄公的军队在鄢地击败段,段再度逃到卫国的共地(今河南辉县),因此,历史上便称段为共叔段。逃到卫国共地后,段便以名为姓,其子孙也从此姓段。

据宝箴塞段氏族谱收录的《段氏源流》一文可知,段姓第28代祖段志元,一名段志玄,为唐代名将。段志玄少时身材伟岸,气宇轩昂,隋炀帝征伐高句丽时,年仅14岁的他便从军远征。兵败后,段志玄随父亲段偃师客居太原,深得秦王李世民的赏识。

隋大业十三年(617),李渊晋阳起兵,段志玄募兵千余人,被授为右领大都督府军头,数战皆为先锋,勇猛非常。后随刘文静与屈突通战于潼关,被屈突通部将桑显和偷袭,军营溃散,段志玄率二十余骑赴击,连杀数十人,身中流矢,仍往来杀敌,军心复振,大败隋军。

唐武德四年(621),段志玄跟从秦王李世民征讨王世充,在冲入敌人阵中时,马倒被擒,敌军两将抓着他的发髻,要将他带走。在渡洛水时,段志玄纵身跳起,将二人拉坠马下,夺得马匹驰归。数百人在后面追赶,但都不敢逼近。

武德九年(626),太子李建成欲谋害李世民,以重金贿赂段志玄,企图诱其归顺。段志玄拒不接受,并将此事告知李世民,后与尉迟敬德等人发动玄武门之变,诛杀李建成、李元吉。不久,李世民登基,是为唐太宗,段志玄则升为左骁卫大将军,封樊国公。后来,又相继升右卫大将军、镇军大将军。

贞观十六年(642),段志玄重病弥留,太宗亲临探望,并许诺封其子为五品官。不久,段志玄病逝,赠辅国大将军、扬州都督,陪葬昭陵,谥号“壮肃”。贞观十七年(643),唐太宗命绘二十四功臣像于凌烟阁,段志玄位列第十。

段志玄三世孙(段志玄后第4代、段氏第32代祖)段文昌也是唐朝的显赫人物,其历经唐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政治风云:宪宗时官知制诰;穆宗时历任宰相、西川节度使;敬宗时,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文宗时升任御史大夫,进封邹平郡公,后又改任淮南节度使、荆南节度使,再任西川节度使。太和九年(835),唐文宗派宦官到西川赏赐春衣,段文昌可能兴奋过度,刚刚受宣完毕便突然去世,时年63岁,被追赠为太尉。

段文昌之子段成式则是晚唐著名文人,在诗坛上与李商隐、温庭筠齐名,号称“晚唐三才”,所著的志怪小说《酉阳杂俎》更是被后人推崇,被赞为“自唐以来,小说之翘楚”。

康熙36年段文魁迁入定远,衍成武胜大姓望族

宝箴塞段氏入川始祖叫段文魁,系段氏第72代祖。谱书载,段文魁,字桂台,生于明崇祯元年(1628),原籍湖南永州府祈阳县归阳乡。时祈阳有七大族,段姓居其一,而段文魁则为段氏中德高望重之人,且善于看风水,备受尊重,世称长者。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已70岁的段文魁带头响应“填川之诏”,率子孙姑媳十八口入川,迁于定远县(今武胜)小池口。当时正值年末岁尾,且四处萧条,便暂寄住在先迁于此的同乡童家。第二年插业于团石碾(今宝箴塞镇高石坝),立正瓦屋三间,前厅三间,两侧配厢房,成入川段氏祖屋。段文魁妻子何氏,性温惠,习劳苦,喜植桑麻瓜果,长期的勤俭节约致使家业日增,后在毛家沟买田地置业,家族日益兴旺。

何氏生5子2女,教育子女有方,兄弟姊妹一堂和睦。此后,段氏子孙分枝散叶,四处置业,农、林、牧、副、商并举,后裔富豪辈出,田产遍及全县各地。清朝中晚期,段氏家族达到鼎盛时期。据《段氏族谱》记载:“嘉庆五年(1800),茂生公已手置产业千亩。同治甲戌(1874),美章公昆仲三人,岁合收租万石,富甲一邑。”全县段氏大小地主数不胜数,半数以上的乡镇都有段氏的土地,故时有民谚曰:“定远县,定远县,段氏占了一大半。”“段半县”由此而得名。

在官场中,清代宝箴塞段氏族人也极盛。其族谱载,自入川第五代起,连续五代皆有官职,其中,第5代段治贵、第6代段平瑄、第7代段兴国、第8代段邦玙皆被朝廷诰封为奉政大夫,为五品官职,第9代段襄臣则为五品巡检。同时,族谱还显示,自段文魁入川后的100余年里,太学生、邑痒生、贡生、禀生、诰封奉政大夫、钦加五品中书、翰林院待招、敕授儒林郎等,达数百人之多。

而在商海中,宝箴塞段氏家族也堪称佼佼者,如段福益在成都有段氏商业一条街,段益式在上海有段氏商业一条街,其他段氏商业大户也不胜枚举。

勤俭持家、乐善好施,段氏优良家风代代相传

细读段氏族谱及相关书文,记者发现,既勤俭持家,又乐善好施,成了段氏家族代代相承的良好家风。

入川始祖段文魁,自幼为人慷慨,成人立业后得到世人的尊敬,后成为族中德高望重之人。而其率众入川后,与妻子何氏勤俭持家,并常施善,倡族众修缮道路、桥梁、寺庙等,还施田40余亩作为附近龙伞寺、毘廬寺这两座寺庙的庙田。侍父入川的段文魁次子段元辅与妻谭氏也是“克勤克俭,无疾言厉色加人,尤好惜困怜贫,终身不倦”。

随同入川的段文魁之孙段四荣(段文魁长子段元相之子)为县处士,其“不履城市,力田躬稼,恭俭为德,教后嗣迪以诗书,勉以道义……於寡妻幼子则备极周恤”。其妻邹氏“克修妇职,井臼躬操,树畜亲历,勤劳难以言状……好施舍,如药物汤茗,多圭制以济贫苦,岁饥煮粥於道,以待饿者,其他济困扶危之事,俱不吝多金”。

以上仅为一同入川的段氏三代,其在创业之初便能如此,而后段氏家大业大,勤俭持家又乐善好施者更是难以计数。其中,民国十九年刊印的《新修武胜县志》,段氏族人便有4人入传,下面列举3人。

段材岑,刚满月,父亲便去世了。长大后,不仅谨事母亲,对于祖母,更是以慈孙完孝子之职。生平好施予,每年的收租,预留好当年的家庭开支后,其余的都分给穷人。他还创建十全会接济穷人,建平粜会救世人苦难。又担心社会教化不够,自费刊印《孝经》和四子诸书发给村童,并派族内有学问的人到当地义学上课。其待人也极尽礼仪,从无疾言厉色,无论亲疏,皆敬之如宾。世人十分敬重他,平日里大声喧哗的人,一听说段材岑来了,便立马静而肃立。其去世后,竟有不少外人立于墓前哀哭。

段昆山也长好施与,倡兴十全会,年年捐出重金救济他人。每值灾荒年月,他必发粮赈济穷人。每年秋收时节,他就常对族人说:“富人,常常惹穷人怨恨,我们段家应积善积德,多救济贫民,就可以消除他们的怨恨。”于是每年秋收后,段氏族人从不怜租谷,渐渐地,“段氏好施”享誉全县,成为全县最善大族。同时,段昆山还积极为县役捐资,并修孔庙、建学

堂,让贫穷人家的子弟也能入学。

段千之,清光绪时被里人公推为保正团长。光绪丙申年(1896)秋,阴雨绵绵数月,致官府济仓谷发霉。第二年秋收前,知县想以平粜(平价销售粮食)的名义将济仓谷卖给全县缺粮的农民,秋收后再收新谷回仓,于是将公文下发各乡团,要求做好相关工作。段千之对此很是不满,认为这有欺民之嫌,但又担心缺粮农民买不到粮食而过不下日子。于是他改平粜为赈济,直接将济仓谷免费发放给缺粮农民,然后另立募捐簿,向族人及其所管辖的六个场镇的富家捐粮,秋收后就近填仓。没想到,募来的粮食还超出填仓任务20余石。段千之仍然将超出量如数入仓,并作好登记以备灾荒年。

在今段氏族人的口口相传中,还有段丹亭,既出资又出力,从龙灵张家岩修一条石板路到合川万古,长达数十里;段伟清之八儿媳段蒋八娘,因夫早逝,为积福,独资修一条石板大路从金佛桥连接到遂宁,长近百里……

解放前夕,段氏族人中有一个地下党员段九畴,他曾为武胜县半边乡乡长,也是半边乡的袍哥大爷。其为人慷慨,明大义,在华蓥山武装起义失败后,他冒着巨大危险保护了诸多参加起义的游击队员,包括易难在内。在保护易难等人期间,他担心社会上的坏人来找麻烦,还将自家的田产卖掉10余亩,作为活动经费去疏通上下层地方势力。

在当代,段氏族人中有一位科学家,他叫段一士,系段文魁第11代孙,为中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和物理教育家。他在磁单极方面的研究有着重大成果,广泛应用于宇宙学、凝聚态物理、额外维理论、微分几何与拓扑等领域,在国际上被誉为“段学派”,曾先后获得全国科学大会奖、国防科研重大成果奖、全国自然科学三等奖、国家教委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等诸多奖项。

而今段氏族人依然秉承着祖上的优良家风,现年80高龄的宝箴塞镇农山村村民段国林便是一个典型代表。老人现已退任村支书近20载,但在村内仍有极高威望,凡村内纠纷,多请他前往调解,调解也几乎没有不成功的。老人有2儿3女,两个儿子均献身于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工作,3个女儿也过得极为幸福,但老人依然乐居老家,偕老伴躬耕家中两亩田地,年虽八旬,却少有白发,精神矍铄,健步如飞。

令段国林老人特别高兴的是,良好的段氏家风在儿孙辈中也都有体现。如他的一个孙子,虽然自幼居于大城市,家境优越,但当年上初中时,曾不慎将课桌推倒而损坏,需修补费18元,他却未向父母要一分钱,而是悄悄在外面捡垃圾卖,交齐了修补费;在另一城市上大学时,因距家较远,每年仅回一次家,父母也把一年的费用预计好后一次性给他,其中每月预计的生活费仅600元,但每年下来,他都能节约出2000元左右,回家时如数交给父母。( 赵倩 胡佐斌 文/图)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