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广安区: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标杆”

www.scol.com.cn  (2017-11-06 10:28:24)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10月27日,四川省政府发布《关于批准广安区等5个县退出贫困县的通知》,国家级贫困县广安区正式通过“国考”评估,摘掉了这顶戴了31年的“穷帽”!

这是广安区交出的脱贫答卷:2014年,全区精准识别认定贫困村136个、贫困人口16807户54483人,贫困发生率8.3%。2014年至今,全区累计减贫1.4万余户4.5万余人,贫困发生率降至1.46%,高标准、高质量通过省级考核和国家第三方评估,被评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县(区)。

从“贫困样本”到“脱贫标杆”,广安区为何能成为全国全省首批摘帽贫困县之一?近日,记者前往广安区进行探访。

关键词

创新创新激发内生动力

10月31日,广安区兴平镇堤埝村重残重病照料中心内,宋光涛正坐着轮椅在院里晒太阳,幸福的笑容挂在脸上。

宋光涛是丁坝村人,因脊髓炎导致下半身瘫痪,他的妻子伍素英为了照顾家庭,不能外出打工,地也种得少,一家人生活举步维艰。

中心开办后,镇干部就动员宋光涛入住。悄悄到中心看了好几次,宋光涛最后决定住进去。“生活用品一应俱全,有专人照顾饮食起居。”宋光涛说,“最重要的是家人不用照顾我,可以把更多精力用在农事上。”

“家里有一个重病重残病人,一家人都会被束缚。”广安区扶贫移民局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全区贫困户中,因病因残致贫家庭比例较高。

如何将这些被束缚的家庭成员“解放”出来?2016年3月,广安区创新推出“集中供养”模式,由乡镇或村为实施主体,综合政府政策性补贴、社会爱心捐赠等,利用村级活动阵地或租用农村闲置房屋,对重病、重残贫困人口进行集中托养。

兴平镇在全区率先试点,将堤埝村闲置村小改建后作为照料中心,把没有自理能力的贫困群众集中到一起照料,有效“解放”了因病因残致贫家庭的劳动力。

如今,宋光涛的妻子伍素英,在家养了鸡、鸭、猪等家禽家畜,每逢镇上赶集日,她还做点小买卖,日子较之前宽裕了不少。

目前,“集中供养”模式正在广安区逐步推广。

关键词

精准精准施策破难题

年龄过大,外出务工屡屡碰壁,在家务农又不能干重活。一年多以前,这是困扰龙安乡革新村贫困户王明耀一家的大难题。

他家的难处也被革新村村干部看在眼里、记在心上。革新村第一书记张译文告诉记者,村支“两委”根据王家实际情况,制定了“一对一”帮扶措施——利用王明耀家周围的空地发展林下养殖,并免费发放鸡苗。

去年7月,王明耀家领到了村上免费发放的鸡苗,在农技人员的指导下,他家的林下养殖搞得有声有色,鸡出栏时,村上还通过各种渠道帮他联系买家。

“光靠养鸡,家里的收入就很可观。”王明耀告诉记者,现在他和老伴对生活充满了希望。

广安区针对贫困家庭不同情况精准施策,有效破解了贫困群众的脱贫难题。与此同时,广安区还将“互联网+”作为扶贫工作的重要抓手,实现脱贫动态的精准管理。

翻开兴平镇丁坝村村民王德林一家的《痕迹管理记录簿》,家庭情况、帮扶规划、帮扶措施、帮扶成效等信息一目了然。这些信息再被详细录入系统,生成对应的二维码图片,只要通过手机扫一扫,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就能及时掌握。

这是广安区创新建立的“痕迹管理簿+二维码信息卡+APP信息管理平台”脱贫攻坚痕迹管理模式,该模式利用大数据对信息精准管理,实现了帮扶措施可追溯、可查询、可评价、可问责。

关键词

严格压实责任打硬仗

在结束一天的工作后,石笋镇鲁江村第一书记相立凯,打开微信查看“广安区脱贫攻坚”工作群相关信息。

“群里每天都会更新扶贫政策、相关文件和会议精神,以及工作进度,大家也会互相讨论工作中遇到的问题。”相立凯说,“每天看看,既能学习经验,也能了解自身不足。”

该工作群是广安区委主要领导为了推进脱贫攻坚工作,自己当“群主”建立的微信群。微信群的建立,有效促进了区、乡、镇、村层层联动,实现脱贫政策快速传递、脱贫措施快速启动、发现问题快速整改、经验成果快速共享,有力促进工作开展。

为了层层压实责任,广安区还要求乡镇党委书记每晚以短信形式向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汇报当天工作情况,区委区政府适时汇总情况、分析问题、研究措施。

督查组也为脱贫攻坚工作的顺利推进提供保障。以区人大常委会主任为组长的督查组,通过高密度不间断督查,每天指名道姓约谈、每周综合排名约谈,促进了脱贫攻坚工作落地落实。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