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云振长子:川报寻人启事,改变了父亲和我们一家的命运丨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征文选登⑲

2022-08-23 17:50:33来源:四川在线编辑:李天锐

四川在线消息(柴兵荣/口述 广安频道 彭娟 记者 邓涵予/整理)

对于《四川日报》,我怀有极大的感激之情。如果没有1984年9月12日刊登在《四川日报》上那则“寻人启事”,我父亲柴云振可能一辈子就“隐姓埋名”了。

父亲曾先后参加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是新闻通讯《谁是最可爱的人》原型之一。1951年在抗美援朝朴达峰阻击战中,他浴血奋战到孤身一人,1952年伤残复员回乡务农。荣获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战斗英雄”荣誉称号,被朝鲜授予“一级自由独立勋章”,2021年荣获了“七一勋章”。

我和朋友聊天的时候,他们也经常开玩笑说:“要是没得川报那则寻人启事,你娃儿还不晓得在哪里。”虽是玩笑话,但的确是这么回事。可以说,川报那则寻人启事,改变了我父亲及我们一家的命运。

1984年9月12日《四川日报》刊登的寻人启事。(注:寻人启事中的“扑达峰战役”即“朴达峰战役”)

那是1984年9月,我28岁,刚拉完煤,开着拖拉机到山下的加油站加油。因为我平时就有看报的习惯,在等待期间,我在加油站报纸架上顺手拿过一份《四川日报》,那是9月12日的报纸,一则寻人启事吸引了我的注意。

直到现在,那则寻人启事正文的90多个字,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柴云振原系我部八连七班长,在一九五一年抗美援朝第五次战役朴达峰阻击战中英勇杀敌,荣立特等功,并授予英雄称号。因负重伤,回国住院,与部队失掉联系。本人见此启事或知其下落者,请速与湖北省孝感市39155部队政治部联系。”

我当时就惊呆了:“这是有人登报寻找我父亲?”我把报纸带回家,一家人仔细读了好多遍,由于其内容描述和我父亲柴云振的经历十分相符,在家人的说服下,我和父亲踏上了前往湖北省孝感市的火车,坐了一天一夜。一路上,我都把这张报纸随身携带,因为这是核实父亲身份的重要凭证。果然,经过证实,寻人启事中寻找的战斗英雄正是我的父亲。父亲就此“再次联系上了组织”,除了父亲受到大家的极高尊重外,我们一家也因此获得了组织的关心、关怀。

父亲喜欢看报,工作时在单位看报,退休后就在家里订报,其中《四川日报》是每年的“保留节目”,戴着老花眼镜看报也是他每天的习惯,家里积攒了厚厚几摞报纸。直到2018年12月父亲去世前,他都还保留着这一习惯。受父亲的影响,我也喜欢看报,以前智能机还没出现,我就看《四川日报》的纸质版,后来网络发达了,我也换上了智能手机,就直接在手机上看电子报。

多年来,有很多位川报记者来采访我和家人,无论是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还是我去年从北京替父亲领回“七一勋章”,这些时间节点,总有川报记者们的身影,他们的报道也很及时,这让我很感动。每篇报道,我都会看,也会和家人一起分享。

四川的很多新闻,我都是从《四川日报》获取的。我还关注了《四川日报》的微信公众号。因为我认为,它作为四川的党媒,具有权威性、及时性和真实性,是值得我信任的。

而1984年9月12日那张报纸,我也一直小心翼翼地保管在家里。直到前段时间,我将其捐献给了岳池县档案馆。

今年是《四川日报》创刊70周年,再道一声感激的同时,我也衷心祝愿四川日报越办越好,继续办人民群众信赖的好报纸。

口述者简介:

柴兵荣,“七一勋章”获得者、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柴云振的长子。1984年9月,柴兵荣发现了《四川日报》一则寻人启事,柴云振这位埋名英雄得以被世人知晓。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