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耕改革“试验田” 川渝高竹新区打造“双圈”新地标

2025-07-22 17:19:50来源:四川在线编辑:伍力

四川在线消息(邓林灵 王林 广安频道 彭娟)7月20日9时,川渝高竹新区公交首末站,15名乘客排队登上川渝20路公交车。“以前要乘坐往返川渝的客运班车,单程耗时近2小时,现在50分钟到家门口,一趟能省10多块。”对于在新区工作的重庆人陈琼华来说,川渝20路带来的便捷是直接的。

2022年6月29日,川渝首条跨省域公交——川渝20路正式开通,36个班次往返重庆双凤桥枢纽站与川渝高竹新区之间。

不仅是交通,在新区内部,一场关于“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的探索也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5个一体化、3个属地化和8大领域改革事项的“538”改革体系已经从构想变为在全国推广的经验。当前,新区这块“试验田”,已然从川渝交界地跃升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新地标”。

川渝20路公交

“赶场”重庆:跨省交通网织密双城生活圈

数据显示,川渝20路自开通以来,这条“便民线”“通勤线”,已运送乘客超100万人次,车厢里川渝乡音交织,满载着双城生活的烟火气。

新区交通的蝶变,远不止一条公交线。去年4月,重庆首条延伸至市域外的城市快速道路——南北大道通达新区,让新区真正融入了重庆市中心城区城市路网体系。

常年往返川渝高竹新区和重庆两江新区送货的李师傅,有着最直观的感受。从蜿蜒的国道换行宽敞平直的南北大道,送货时间缩短近半。

省下的不仅是时间,还有物流成本。据统计,每天有5000多辆车通行在南北大道。经过测算,通过该道路,从新区至重庆,每吨货物可节约物流成本60元以上,每年为新区企业降低物流成本500万元以上。

“到重庆就像赶场一样方便。”川渝高竹新区负责人表示,这句话将会成为新区居民和产业工人的共识。当前,广安携手重庆毗邻区县,积极推进渝广铁路、广涪柳铁路、合广长高速、渝广同城大道等重大项目前期工作。

仅以渝广铁路为例,这条连接重庆北站和广安的城际铁路建成后,新区到广安主城区仅需30分钟,到重庆中心城区的时空距离将缩短至20分钟内。

南北大道

双向奔赴:改革“破冰”激发企业活力

“新能源赛道,风驰电掣!”7月19日,四川迅华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运营经理文武斌穿梭于生产车间,语速快得像注塑机的节奏,“我们刚拿下问界、阿维塔的订单,正开足马力保供,全年目标是200万套!”

在新区这片热土上,205家企业已扎根落户,近100户建成投产。新区85%的企业为重庆产业配套,60%的生产原料购于重庆,90%的产品销往重庆。

围绕“融圈入链、梯次配套”的思路,新区正全力构建以汽车及零部件、新材料等智能制造为核心引擎,现代服务业与都市近郊现代农业协同发展的“2+1+1”现代产业体系,深度嵌入重庆都市圈的发展链条。

企业的活力源于改革的持续深化,不断打破边界。

政务服务大厅

新区坚持“经济活动一体开展,社会事务属地管理”,搭建起“538”跨省域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体系。两省市人大鼎力支持,广安首批授权地市级经济管理事权134项、邻水县下放事权159项,仅有效解决新区川籍企业货车禁入重庆主城难题这一项,便为企业每年节约开支60万元。

统一40项跨省供电差异政策,统一川渝两地79项税费政策差异和53项执法标准,统一编制跨省经济区土地储备计划,统一推进新区土地整治,统一保障土地供应,目前累计储备工业用地1260亩,推动工业项目“签约即供地”。

航拍川渝高竹新区

融合川渝两省市政务服务系统,开通“川渝通办”云综窗,上线“川渝通办”高频事项77项、“渝广通办”高频事项31项……

从跨省通勤的烟火气,到企业厂房里的机器轰鸣,再到政务服务窗口的便捷高效,新区的改革逐渐从纸面政策渗入企业账本与百姓日常,而所有探索的最终落点,正是企业与群众那份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广安市委宣传部供图)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