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芭蕉村脱贫“有声有色”

http://www.scol.com.cn  (2016-04-13 08:37:04)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川  

4月8日一大早,记者刚走进邻水县城南镇芭蕉村村口,一座高十米的“芭蕉仙子”雕像立即映入眼帘。桔梗、芒草、胡枝子、野姜花、秋牡丹等花草点缀道路两旁,这个昔日贫穷落后的小村落焕发出勃勃生机。

“从前只想着吃饱,哪管环境好不好。”村民钟祥友说,这两年,村里路修好了,产业起步了,环境变好了,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去年底,村里精准识别的171户贫困户全部脱贫,村民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的愿望正在一一实现。

“去年养猪销售情况还不错,今年我还想扩大规模。”“现在基础设施搞好了,我在深圳打工的侄儿准备回来搞桃树林下种植。”“我的养鸡场形成规模后,我就开家网店,把我家的鸡卖到更远的地方去”……沿着新修的公路一路前行,随处都能听到芭蕉村脱贫的声音。

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

——脱贫,是微信提示音

“嘀嘀、嘀嘀……”芭蕉村党支部书记冯建乔的手机一直响个不停。忙完手上的工作,他急忙点开“芭蕉人”微信群,仔细阅读群消息,并一一回复。

“去年,我们村建了一个微信群,在外村民可以随时了解村里的动态,为芭蕉村脱贫致富出谋划策。现在群里有200多人,村里大小事情除了召开村民会议外,都在微信群传达。”冯建乔一边介绍,一边向上翻阅历史消息。

“‘芭蕉仙子’立好了吗?”“老刘家的贷款下来了吗?”“我提议把村里那家瓷砖厂,打造成可供游客亲身体验制作陶瓷的景点。”“听说到铜锣山生态旅游区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这些都是村民关心的话题。

冯建乔回忆说,前不久,为了配合山顶的旅游景区打造,芭蕉村自发开展了村道绿化活动,全村400余户人,家家户户分段包干。当时,微信群里的乡友由于不能亲身参与,纷纷发来微信红包。村民们有钱出钱,有力出力,不到一天时间,4公里的村道两旁便栽下了6000棵树苗,通过微信群捐款1.86万元。

“村里有了什么变化,我们会在群里介绍;村里筹集的资金用在什么地方,我们会在群里一笔一笔告知;村里有什么新打算,我们会在群里讨论。”冯建乔说,每一次微信提示音,都是“芭蕉人”对芭蕉村的关心,也是全村群众脱贫致富的决心。因此,无论他再忙,都会抽空阅读、回复。

返乡创业者赖斯全

——脱贫,是鸽子鸣叫声

“咕咕、咕咕……”村民赖斯全家的600对鸽子齐声鸣叫,好不热闹。53岁的赖斯全穿梭其中,喂食、捡蛋、安装自动饮水装置,忙得不亦乐乎。

“一个鸽子蛋3块到4块5不等,现在才刚刚起步,每天可捡六七十个。”赖斯全说,以前村里穷,成年后不得不外出打工。2012年,他到深圳一家养鸽场工作,学到了养鸽技术。

“哥哥的腿脚不好,不能做重活儿,嫂嫂有风湿性心脏病,一家人过得不太好。”赖斯全说,他早就想回来和哥哥一起养鸽子,改善一家人的生活,但村里的基础设施不好,这让他没信心。

去年9月,他回乡发现,村里交通便利了,运送物资再也不用肩挑背扛。他立马回到深圳辞职,带着多年积蓄,回乡养鸽子。如今,赖斯全和哥哥一起经营着这个占地200平方米的鸽场,并带动周边贫困村民成立了邻水县绿草家禽养殖专业合作社。

“如果有场地,我想把规模扩大。”赖斯全说,他的目标是养1000对鸽子,不仅销售鸽子蛋,还卖乳鸽,年收入在10万元以上。

为更好地经营鸽场,赖斯全住在了鸽场旁边。他说,每天在鸽子的鸣叫声中醒来,他特别安心,也让他对脱贫奔小康更加有了信心。

餐厅负责人冯勇

——脱贫,是锅碗碰撞声

“咣咣、砰砰……”午饭时间,芭蕉村山顶的铜锣山生态旅游区餐厅里,传来锅碗瓢盆的碰撞声。餐厅负责人冯勇手拿对讲机,与厨师商量菜品,与传菜员讨论上菜顺序,在此起彼伏的“餐厅交响乐”中不停地忙碌着。

37岁的冯勇是土生土长的芭蕉村人,前些年母亲患病,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原本应该在家照顾母亲,但在村里只能种些庄稼自己吃,这样就负担不起妈妈的医药费了。”冯勇因此一直在外打工。

2012年,村里打造铜锣山生态旅游区,修建了接待大厅、餐厅。得知餐厅在招人后,他便返乡,一边照顾母亲,一边工作。

“餐厅很多服务员都是本地村民,工资虽然不如外面高,但能照顾一家老小。”冯勇说,现在,他将一家人的地都流转出去,发展桃李、核桃、栀子花、茶叶等产业,加上餐厅的工资,一年有近8万元的收入。

“听到锅碗碰撞的声音就知道今天有生意了。”在冯勇看来,锅碗瓢盆碰撞发出的“咣咣砰砰”声,就是脱贫的声音。(孔虹 刘夏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