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顶部

平桥村:贫困村的美丽“蝶变”

http://www.scol.com.cn  (2016-08-16 15:17:02)  来源:四川在线  
编辑:刘川  

以前是踩着泥巴路出行,现在是水泥路通到家门口;昔日常常见到村民房前屋后垃圾成堆、污水横流,现在每家每户窗明几净、面目一新……谈起村里的变化,华蓥市溪口镇平桥村党支部书记杨玉兰感叹道:“这一两年的变化比前二十年的变化都大。”

平桥村,华蓥市25个重点贫困村之一,位于溪口镇东北部,多年来,这个偏远小山村始终没有摆脱贫困;如今,在相关部门的对口帮扶下,平桥村这个以山阻水隔、淤塞穷僻为标签的贫困村大步踏上了脱贫攻坚之路。

修桥铺路夯基础贫困山村换新颜

“过去没修桥的时候,下雨天根本不敢过河,到镇上赶场买点日用品,要绕着河多走半个小时,现在桥通了,比原来方便多了。”8月13日,平桥村村民蒲强说。

位于5组的原何家平桥,几十年来,桥面只有1米宽,车辆不能通行,村民无论是收获粮食还是添置东西,只能靠肩挑背扛,每当雨季来临,洪水时常淹没桥墩,孩子上学出行成了最大的难题。同时,该桥因年久失修和桥基塌陷成了危桥,群众对此怨声载道。

“这些年,青壮劳动力外出打工去了,村里大都是留守老人,每年打谷子的季节是我最抠脑壳的时候,机器进不来,又组织不到人帮助村民收割,大家都说我这个组长不称职。”5组组长刘惠贤说,“不过现在这个问题终于解决了。”

去年6月,到平桥村任“第一书记”的张华了解到何家平桥的情况,下定决心要为村民修建一座公路桥。为此,他和平桥村驻村脱贫专项工作组一班人多方奔走,筹资80余万元,终于在今年1月正式启动了何家平桥重建工程,目前工程已建成通车,过去的小石桥变成了如今宽阔的公路桥,摩托、三轮、小轿车可直接开到家门口,孩子上学出行的难题迎刃而解,直接受益群众达400多人。

“有了这座桥,收割机可以直接开进村,200多亩的田地,几天时间就收完了,今天我刚刚帮村民联系好收割机,下周三就可以开进村里收谷子了。”刘惠贤说,这座桥在秋收前竣工通车,他终于松了一口气。

“要想富,快修路。”平桥村大多数人居住在交通不便的山区,村民迫切要求改善交通条件。2015年以来,平桥村在对口帮扶部门的帮助下,通过对上争取和组织村民自筹资金的方式硬化村级公路约6公里,新修花果山至黄角垭口泥结石产业骨干道路4.3公里,维修公路6.5公里……一条条宛如玉带般的公路,通向大山深处,通到农户门口,极大地改善了群众的出行条件。

改习惯变观念落后山村引领新风尚

“除了受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闭塞等因素制约外,平桥村多年贫困,很大程度上还因为世代生活在山村的大部分村民思想落后、观念陈旧。”张华说,“要彻底拔掉穷根,就要彻底改变村民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习惯。”

去年以来,张华等驻村工作组一班人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基准对象,将村三职干部及各小组组长、村党员、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环境卫生综合评比范围,建立了环境综合评比制度,动态评选环境优美示范社、示范户和环境卫生后进社、后进户,极大地改变了过去很多村民房前屋后、河道水渠卫生脏乱差的现象和不求上进、以吃“救济粮”为荣的落后观念。

“改变最大的当属贫困户陈培兴家。”张华介绍说,以前陈培兴把鸡养在自家堂屋里,家里脏乱差现象严重,平时大家都不愿到他家串门;在工作组的教育引导和帮扶下,陈培兴家新修了鸡舍和厕所,实现了人畜分离,卧厕分开,工作组还监督他做好家庭清洁工作。现在他家没有了扑鼻的臭气,院坝扫得干干净净,家具摆放得整齐有序,大家路过他家也常常进去坐坐、看看。

改变不仅是贫困户,驻村工作组更影响了村组干部和共产党员。“现在,我可是模范党员哦!”8月13日,正在打扫卫生的党员李维贵自豪地对笔者说。

据张华介绍,原来李维贵和村里部分党员就负责自家的一亩三分地,驻村工作组来了以后,常态化开展党员干部工作评议制度,把群众认不认可、思想先不先进、行动落不落实、发展敢不敢为等作为评议的重点,使村里的党员们有了紧迫感,在工作组的教育与帮扶下,李维贵积极发展自家庭院经济,率先在村里走出了靠林下养殖脱贫致富的路子。

李维贵不仅自己走上了致富新路,他还主动带领该村20余户村民发展庭院经济,只此一项,预计年人均增收可达400余元。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