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箴塞旅游区以文化遗产金字招牌带动当地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

www.scol.com.cn (2019-06-20 20:34:49) 来源:广安日报
编辑:刘川  

四川在线消息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学界知名专家以及塞堡遗产类文旅行业代表,齐聚宝箴塞旅游区,在“中国文化遗产活化利用与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宝箴塞民众防御建筑群峰会”(以下简称峰会)上,聚焦塞堡类文化遗产,共同探讨塞堡类文化遗产的科学保护与活化利用。峰会上,武胜县将宝箴塞民众防御建筑群和农耕文化背景有机结合,科学规划保护、活化利用的做法得到了大家的赞赏和肯定。

百年古塞宝箴塞“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近代中国民众防御体系的典型代表”“全国古村落与古民居保护奖”“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等一系列荣誉的背后,是武胜在活化利用文化遗产,着力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工作中,留住古塞古堡韵味,推进景区精品工程建设,以文化促进旅游品质提升、以旅游带动乡村振兴,努力构建文旅融合、百姓富裕新格局的结果。

农耕美景绘底色  乡村韵味“沉”下来

“传统建筑是鲜活的历史标本”。走进这座百年古塞,如同翻开一部川东民史,独一无二的民居防御性住宅宝箴塞,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将自然资源与历史文化资源有机融合,着力打造古塞古堡古生活,是武胜保护利用宝箴塞的关键。

据了解,在规划保护利用过程中,武胜县坚持做好顶层设计及规划引导,促进文化产业、旅游产业完整产业链的打造,为文化旅游产业链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农耕环境、民居大院、防御塞堡的有机结合,使宝箴塞旅游区形成一套完整的景观体系,农耕历史文化景区是衬托宝箴塞塞堡民居的特殊背景,按照原貌进行文物修缮和景观复建后的护院碉楼、段家大院文物景观区与宝箴塞主体互为呼应,底色浓郁、前景突出,宝箴塞在展现它独特民居防御建筑魅力的同时,生动地诠释出川东民居丰富的农耕文化内涵。

匠心还体现在游览线路设计上,从游客中心到核心景区,一路上河塘、山林、小道映入眼帘,田野乡风唤醒游客心中的农耕记忆,再进到古韵悠悠的大宅子,最后,这座与山体结合的塞堡才呈现在游客面前。

“10年前我承担了宝箴塞的规划保护工作,今天回头看,我所期待的宝箴塞得到了很好的规划和保护。”北京建筑大学副教授朱宇华在峰会上赞叹,“规划被武胜县作为一个可操作性的守则执行了10年。”

民俗活动汇古塞  乡村韵味“活”起来

科学的保护利用,独特的建筑风貌,让宝箴塞发展文化旅游拥有得天独厚的条件。武胜县坚持突出创意创新,将各种创意和因素有机整合,推出以古生活体验为主的文化旅游项目,一系列民俗文化活动的开展,汇成乡村艺术的大舞台。

近年来,武胜深挖川东农耕民俗文化内涵,不断为宝箴塞注入沉浸式体验古堡传统民俗生活内容,让民俗文化“活”起来,优势旅游资源“秀”出来。

“九大碗、滑肉汤、炒猪肝,巴适得很!”说起宝箴塞的庖汤宴,来自沿口镇的黄勇印象深刻。2009年开始,宝箴塞每年都会在冬季举办庖汤节。10年来,数万名游客在这里品高粱酒、观川剧表演、叙乡情、游古塞,体验极富地方特色的乡风年俗。

“宝箴塞的荷塘,面积大,品种多,很有拍头。”爱好摄影的退休老师胡自元每年都要去宝箴塞旅游区拍荷花。

荷花节是宝箴塞旅游区推出的另一活动项目。大型民俗表演、包粽子大赛、编五彩绳、插艾草、荷花主题摄影赛和“幸福彩莲”等活动内容相继进行,至今已办到第七届,成为宝箴塞又一文化旅游盛会。

以节为媒,以花会友。乡情浓郁的魅力宝箴塞得以充分展示,乡韵十足的各项民俗文化活动逐渐形成品牌化。

如今的宝箴塞,四周环境优美。周边群众或经营农家乐、或进景区服务、或在乡村客栈酒店上班,游客住农家乐客栈、采摘农家有机果蔬、购买农户生态农产品,传统农业融入旅游产业,方家沟村4组的村民陈梅英告诉记者:“我们现在吃的可是‘旅游饭’。”

“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金字招牌,更重要的是带动当地以文化旅游为代表的绿色产业发展,提高就业、改善民生,增加民众的自信心、凝聚力和自豪感。”原国家旅游局党组副书记黄晓帆在峰会上对宝箴塞的保护与发展这样评价。

强化文化、旅游的有机融合,提升文旅产品的内在价值。古塞古堡的古生活点亮了农耕“文化记忆”,武胜对百年文化遗产宝箴塞的活化利用,走出一条既收获“绿水青山”,也收获“金山银山”的乡村振兴之路。

(广安日报 武胜记者站 李荣)

  • 新闻推荐
四川
社会
娱乐
体育